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讓『投資必過山海關』,東北正在越過哪些關隘?
2019-08-07 10:04:24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湯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地理概念上的山海關位於河北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處,在投資者眼中,過了山海關,即是我國的東北地區。過去,關外的世界因為諸多因素,讓一些投資者望而卻步。

  近些年來,唱衰東北的聲音時有出現,『投資不過山海關』一時間成為東北的標簽。

  投資能不能過山海關?這是一個事關東北振興的關鍵問題。近期,從官方語境到社會輿論,這個問題被反復提及,並有了更加擲地有聲的答案。

  7月16日,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長王文濤在哈爾濱會見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一行。東北網圖

  7月16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參觀完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後,馬上參加了阿裡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達成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他說,阿裡巴巴集團投資必過山海關,首戰最東北,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今年6月以來,騰訊、恆大先後與遼寧省政府、沈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7月以來,阿裡、臺灣工業總會、新希望等一批工商界人士與黑龍江省政府接洽,這無疑使得東北地區正處於重塑期的營商環境得到了實際的認可。

  『過去人們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是東北的一個痛點。』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東北大學教授李凱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是最近纔產生的。多年來,國內外、境內外的投資者都對東北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政府服務方面頗有微詞。『我認為這一輪東北振興把這個問題捅破了,是一個好事,過去誰也不去捅破,現在把它當根源性的、毒瘤一樣的因素說出來,東北就是存在這麼一個頑疾。』

  從連續兩年農歷新年『第一會』都是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會議,到全省三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掛牌成立,再到出臺史無前例的《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無論是政治站位還是法治建設,黑龍江乃至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的重塑已然敲開了這片老工業基地改革和振興的大門。

  頑疾被捅破了

  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副局長林維新的個人微信裡,保留著兩個企業家微信群,這是他在參加一些座談會時,和企業代表交換的聯絡方式。

  如今,這兩個群時常會彈出消息,不少人在群裡向他諮詢辦事事項,這也成為了企業向他反映問題的一種個人渠道。

  2018年10月28日,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舉行掛牌儀式。受訪者供圖

  去年10月28日,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正式掛牌。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是繼2017年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現已調整為『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局』)成立後,又一個名稱中直接帶有『營商環境』的省級部門。

  按照《黑龍江省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整合了省政府辦公廳的企業和創業投訴管理、發展環境整治、網上政務平臺建設、網上審批監督管理、流程再造等職能,旨在不遺餘力把營商環境建設監督的職責履行好。

  事實上,遼寧、黑龍江相繼成立相關部門的背後,是東北地區整體上還不容樂觀的營商環境。

  『過去人們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是東北的一個痛點。』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東北大學教授李凱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是最近纔產生的。

  李凱表示,多年來,國內外、境內外的投資者都對東北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政府服務方面頗有微詞。『過去誰也不去捅破這個問題,這一輪東北振興把它捅破了,把它當作根源性的、毒瘤一樣的原因說出來,這是好事。』

  以黑龍江為例,林維新告訴澎湃新聞,黑龍江省進入計劃經濟最早、退出最晚,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纔偏少,導致經濟活力不足。此外,權力運行不規范、新官不理舊賬、行政執法隨意性、市場主體權益不平等、招商引資暗箱操作等也是過去破壞當地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

  早在2016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黑龍江省時強調,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很重要。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就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6個方面的要求,其中第一條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在此背景下,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應運而生。

  『在這次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過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完全按照上下貫通的模式來貫徹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精神。』林維新透露,在自選動作上,各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機構,黑龍江省在機構整體縮減的情況下成立了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而且這個局是全省三級部門一貫到底,現已經全部完成掛牌。』

  從學習跟跑到法治化

  面對全新的領域、職能和人員,『學習』成為了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的首要任務。

  『首先是從網上學習,看看發達地區,比如江蘇、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在打造營商環境方面是怎麼去做的,其次就是深入調查。』林維新告訴澎湃新聞,省局成立之初,組織了兩次大規模赴北京、上海等地區的考察調研,學習借鑒經驗做法,在此期間與工商聯代表、福建、河南等7家商會、98名企業家分別召開了12次座談會,征集相關問題和意見建議超過250條。

  林維新由此發現,營商環境的概念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黑龍江優化營商環境絕不能總是跟跑,我們一定要躋身到全國各發達省份的先進行列,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悟出道理後,就應當有真實的、可落地的政策跟上。』

  官方資料顯示,成立初期的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打贏了『三大攻堅戰』。一是科學謀劃了開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職能定位,即以一個省政務大數據中心為技術支橕和保障,突出建設和監督兩項職能,構建制度建設、監督問責和考核評價三個體系;二是堅持結合省情,立法先行,配合省人大進一步修訂完善了《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三是出臺了《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重塑營商新環境的意見》。

  曾在省法制辦工作了30年的林維新至今仍在感慨省委省政府對上述條例的重視。『過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條例要在省人代會和全省政協會議兩個會上都進行審議,我們當時把每個組提的意見都記錄下來進行梳理,當天提的意見當天就修改,每天基本都要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鍾,接著第二天還要開會聽取意見。』

  今年1月18日,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該條例。

  條例明確指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應當納入巡視巡察和年度目標考核,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新官必須理舊賬』。其中,財政資金支持、費用減免等方面的現有政策規定與原政策規定或者承諾的合法優惠條件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市場主體的原則執行。

  『我們了解到一些專家對條例的評價,他們認為,還沒有哪一個省像黑龍江如此大力度的來保護企業。』林維新由此倍感欣慰,這樣的評價與該局所做的大量工作分不開,他透露,『省局裡下午6點半前能下班的人幾乎沒有,我們是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不保證能休息。』

  今年2月11日,農歷新年上班第一天,黑龍江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召開,要求重塑投資營商環境。這已經是黑龍江省第二次開年上班第一天就召開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會議。

  會議指出,2018年以來,黑龍江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取得階段性成效。查處破壞營商環境問題1347個,處理1767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832個,處理1126人。

  『春江水暖鴨先知』

  最先感知到黑龍江乃至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發生變化的,還是企業。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7月16日,阿裡巴巴集團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當晚,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永康在哈爾濱會見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一行。

  馬雲表示,阿裡巴巴集團投資要出山海關,首戰最東北,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將深化與黑龍江在數字政府、數字農業、智慧城市、普惠金融、移動支付、旅游、企業雲等領域戰略合作,激發青年人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加快市場化進程。

  7月21日晚,黑龍江省省長王文濤在哈爾濱會見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臺塑企業總裁王文淵一行。黑龍江日報資料圖

  馬雲走後,7月21日下午,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臺塑企業總裁王文淵一行抵達哈爾濱,正式開啟黑龍江經貿考察之旅,參訪人員包括臺灣工信集團總裁潘俊榮、臺灣冷凍肉品公會理事長陳國訓、元盛集團董事長林庭盛等十餘位企業家。

  7月22日,臺灣工業總會企業家代表參觀大慶產業館。

  7月22日下午,齊齊哈爾市政府與前來調研考察的臺灣企業家接洽。澎湃新聞記者湯琪資料圖

  7月23日,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的成員對黑龍江進行專題調研。據當地媒體報道,劉永好表示,經過半年來的調研,決定在黑龍江投資20個億,其中包括奶牛養殖、綠色農產品、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等項目。

  而在遼寧方面,澎湃新聞梳理多家媒體報道發現,今年6月以來,騰訊、恆大集團等知名企業先後與遼寧省政府、沈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恆大集團將在新能源汽車、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等諸多領域投資約1200億元,與沈陽市政府開展廣泛深入合作,積極支持沈陽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昇級,更好助力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現在整體看東北營商環境還是有很大的轉變,從最近的市場反應中也得到了證實。』李凱認為,『春江水暖鴨先知』,大企業來到東北投資,這是非常好的跡象,這說明東北營商環境的改善得到市場的基本認可。

  另一方面,李凱表示,東北迎來投資的一個小高潮還說明企業對東北投資價值的重新認可。『光是營商環境改善,沒有投資的價值也不行,投資價值的重新認可對東北振興是非常有意義的,市場對東北振興形勢的變化有了非常明顯的信號。』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在接受黑龍江電視臺采訪時也認為,阿裡與黑龍江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直接釋放了民資北上看好黑龍江投資環境、投資潛力與未來收益的信號。

  澎湃新聞從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了解到,2018年,黑龍江共取消下放行政權力1420項,共計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類文件4360件,省市縣三級共優化辦事流程8949個,優化辦事指南11883個。『證照分離』改革發證1400家,惠及企業近1.9萬戶(件)。

  農牧業率先突圍

  縱觀近期到訪黑龍江的企業類型不難看出,當前,黑龍江發展農業、畜牧業的自然資源再次引起一些企業的關注,相關產業率先在此輪投資熱潮中受到重視。

  以此次到訪的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臺塑企業總裁王文淵一行為例,在這10餘位企業家中,已經深耕黑龍江的臺灣冷凍肉品公會理事長陳國訓、元盛集團董事長林庭盛分別從事豬肉養殖加工、和牛養殖等工作。

  在與王文淵一行會面時,黑龍江省省長王文濤率先介紹了當地農業、食品、養殖業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王文濤說,黑龍江的糧食產量佔中國大陸的十分之一,每十碗米飯裡,就有一碗米產自黑龍江。同時黑龍江地處玉米黃金帶,養殖、種植都很發達,從養殖業、種植業到食品加工等領域都能發現好的商機。

  『黑龍江和加拿大處在同一緯度,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來這裡投資。』陳國訓在參訪期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9年前就來過黑龍江,後經過兩次考察,在2012年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簽訂投資協議。2015年,齊齊哈爾市嘉一香食品有限公司竣工投產,復制了其在臺灣的生產模式。

  陳國訓表示,無論是在土地政策還是其他方面,甘南縣政府都對他的公司提供了很多幫助。從開始簽約時投資的4億元,到如今實際投資超過8個億,足見這位來自東南地區的企業家對在東北黑土地上投資的信心。

  『我是臺灣工業總會的理事,我會經常給臺商報告說黑龍江的政府是如何支持企業發展的,因此這回我特別邀請其他理事,包括理事長王文淵來黑龍江考察。』陳國訓透露,王文淵此行感受到了黑龍江整體環境的改善,經過此次考察,已經有相關企業家表示對利用大豆發展醬油產業、玉米稈深加工等項目感興趣。

  臺灣工業總會監事會召集人、工信集團總裁潘俊榮告訴澎湃新聞,王文淵理事長對黑龍江的印象非常好,他認為這裡是一個可以多參與、多來、多看、多交往的地方。『我們在與王文濤省長交流中發現,省長非常重視整個黑龍江未來農業、養殖和畜牧業的項目,回到臺灣後,我們會把黑龍江的概況以及跟省長交流的心得提供給整個臺灣工業總會的會員,讓大家了解黑龍江的投資輪廓,這裡確實有很多投資的條件。』

  『重塑黑龍江投資新環境,投資者的信心比黃金還珍貴。』林維新說,『作為商人,哪裡的環境好他就到哪裡去,這是必然的,馬雲、王文淵等商業巨頭的到訪恰恰說明了黑龍江營商環境的的確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企業既然有信心來,我們一定要給企業打造不讓他們失望的環境,這也給了我們巨大的壓力。』

  機遇與挑戰並存

  事實上,當前以營造營商環境為重點的東北振興形勢出現利好,但在不少關注東北問題的專家眼中,未來仍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近期舉辦的『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暨新形勢下東北振興的機遇與挑戰專家座談會』上,有專家認為,2019年以來東北經濟發展顯現出轉好跡象,但制約東北振興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仍然亟待解決,國企改革壓力依然繁重,營商環境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例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主任劉世錦認為,當前東北地區『闖關』關鍵是要有東西吸引人,有些問題仍然值得東北思考,其中就包括營商環境建設。

  劉世錦表示,東北地區大企業、大項目投資增多,但還不足以說明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已經根本性改觀,關鍵是眾多中小企業的投資意願是否顯著提高。

  『東北營商環境的改善還是要得到中小企業認同,最終要得到社會整體認同。』李凱對澎湃新聞解釋道,當前東北地區的外來投資出現亮點,但主要集中在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大城市,其他城市還沒有出現投資熱潮,東北全境營商環境的整體改善還有待觀察。

  李凱認為,中小企業對營商環境關注的重點和大企業是不一樣的,大企業是有和政府談判的實力,而中小企業對營商環境只是一個接受者,大企業可以爭取有利於自己的投資環境和條件,但中小企業很難做到,東北地區未來要向更具普惠性的營商環境改善去發展。

  除了政府定位准確,提供良好的服務以外,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是否向好還要關注當地是否有產業鏈式的企業集群,這決定了一個企業在當地投資的便利性。

  李凱表示,在此輪投資浪潮中,新型的、高端的制造業項目對東北的關注還不太多。一方面說明東北地區的主導產業不突出,另外一方面也說明制造業的營商環境需要加大力度,制造業的營商環境不完全取決於政府的服務,還取決於真正的產業環境。

  『這類產業環境嚴格來說和我們東北現在打造的營商環境還不太一樣,東北現在打造的營商環境著重於改善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強調政府服務、政府審批的便利化。』李凱坦言,目前東北地區很多產業還沒有成型,有企業但沒有形成企業集群,這需要政府來主導,針對某些產業要有明確的產業政策,對它的投資條件、人纔條件等要素要更加細化,要有明確的導向。

  『營商環境不只是針對企業,也涉及到老百姓,營商環境最終的評價是公民,是居民,是老百姓,要把營商環境和整個東北社會的治理和服務結合起來,推向深入。』李凱說。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