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愛國情 奮斗者】劉明啟:鄰居當親人一養二十年
2019-08-10 07:37: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劉心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0日訊 1985年出生的劉明啟是北安市楊家鄉新榮村大架子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這個年紀還在家當莊稼把式,為啥?劉明啟說,因為一大家子人離不開他。

  他的一大家子有多大?共九口人,92歲的姥姥,90歲的奶奶,59歲的母親,38歲的大哥,劉明啟和愛人及一雙兒女,還有一名特殊的『家人』,是49歲的崔久成,他患有智力殘疾,和劉家無親無故,可劉明啟親切地叫他『舅』。

  重情義的他

  『我們的緣分開始在20年前』

  其實,從2001年開始,劉明啟家有10口人,當時崔久成的父親崔增田還在。這父子倆『投奔』到劉家,還有一段故事。

  劉家在村裡也不富裕,劉明啟的大哥患小兒麻痺癥,劉明啟在家排行老二,小名叫鐵子。2001年劉明啟16歲的一天,村裡的貧苦戶崔增田帶著智障兒子崔久成來到劉家,支支吾吾有話要說。劉明啟的媽媽問來意,崔增田說,村裡的孩子都不願意和久成玩兒,一起放牛還總欺負他,就鐵子(劉明啟)幫他。久成母親走得早,他沒什麼親人,就認鐵子。

  看到崔家父子這麼信任他,16歲的劉明啟當時就說:『我願意照顧你們!』從那以後,劉明啟就管崔久成叫『舅』,經常幫崔家爺倆燒炕,給他們送吃的,幫著乾農活兒。

  2005年3月,劉明啟結婚後的第三天,崔家父子可能怕劉明啟結了婚以後做不了家裡的主,來到劉家撲通跪那了。『我當時的心啊,別提了,挺難受。』劉明啟說,當時他就決定立刻接他們過來一起生活。我媳婦特別支持我,說男子漢要一諾千金。

  2008年,崔增田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劉明啟每天給老人洗臉擦身、喂水喂飯喂藥,半夜起來給老人翻身,這一照顧就是三年。老人離世前的十幾天,劉明啟沒日沒夜地在病床前伺候著。他對老人說,放心吧,我一定照顧我『舅』一輩子。

  說起這些往事,崔久成像聽懂了,在一旁說:『鐵子對我好,全家對我都好,這就是我家。』

  勤勞的他

  『我要靠雙手橕起這個家』

  劉明啟勤勞肯乾,2012年夫妻倆也和村裡很多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他投奔親戚在北京一個市場找到工作,月薪一萬多元。愛人劉林莉幫別人賣貨,別人一天工作8小時,她乾16小時,月薪9000多元。『說實話,在家務農咋也掙不了這麼多錢,但是沒招啊,一家人全指望我呢,我得回家照顧一家老小。尤其我「舅」身體不如從前了,我大哥也乾不了重活,孩子要到離家8公裡的通北鎮上學,靠我媽一個人真不行。』

  回家務農,相當於從頭開始,村裡為了緩解劉明啟一家的生活壓力,主動為他患有殘疾的大哥爭取低保名額,卻被劉明啟婉拒了:『我這麼年輕,有能力養活這一家人,給更需要低保的人辦吧。』

  劉明啟人緣好,同學和朋友來當地包地種,都找劉明啟幫忙。『看我們家院子,家裡的農具總是缺這樣、少那樣的,都是誰缺啥都來我們家拿,我在不在家都一樣。』

  好人緣還幫他『撿』回一臺大馬力機器。有一年,劉明啟有個朋友在村裡包地種,臨走說,地裡莊稼機器沒收乾淨,你去撿吧。第二年春天雪化了他就在那塊地裡撿玉米,撿了兩個多月,賣了錢就買了臺大機器。

  劉明啟包地種。農忙時節,他一邊搶著時間種自己的地,一邊還靠著開大型機械代耕掙錢。有一次秋收,為了多乾點活兒,他連續乾了六天六夜,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兒,餓了就隨便吃口東西。今年劉明啟種了450?地,雖然都是機械化種植,但也需要人手幫忙,為了省人工錢,他就自己種地將近兩個月。『這倆月都沒咋去鎮裡管孩子學習,老大成績有點下降了。』說到這,劉明啟有些自責。而說起今年的收成,他露出了笑容。今年種的豆類與大連一家企業簽了訂單,『訂單種植,准成!』

  上有老下有小的劉明啟說,日子越來越好了,就希望奶奶、姥姥、『舅』和大哥身體好,別生病,這幾年最怕家人生病。

  有擔當的他

  『我有責任擔起小家和大家』

  2015年,劉明啟當選北安市楊家鄉新榮村大架子屯屯長,是村民把他推選上來的。劉明啟奶奶對他當這個『官』很有看法。『我這個孫子,誰家忙都幫,今天給村裡平路,明天幫人家拉柴火,自己家這麼多活,裡裡外外就他一人,可是要把孩子累壞了。』奶奶的言語中更多是心疼孫子。

  聽這話,劉明啟憨憨一笑:『奶你說啥呢,這村有幾個年輕人了?我多乾點沒啥。』一下雨,村裡的低窪路泥濘難行,劉明啟就自己開車去壓馬路讓路『硬化』,把稀泥推到一邊。冬天下雪,他開車去清雪。『油錢一年得花兩三千元吧,其實沒啥,讓大伙出門順暢點,再說這條路馬上就要修了,到時候就不用搭錢了。』劉明啟希望大架子屯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好。

  通過勤勞的雙手,劉明啟改變了家裡的現狀,家庭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劉明啟聯合村民成立了北安市楊家鄉明啟農產品專業種植合作社。日子一點一點好起來了,我這個屯長雖說不是什麼『官』,能幫大伙把農產品價格提一提,讓大家伙多賺點錢,我覺得挺好。

  在劉家,崔久成拿出了他的『私藏包』,那是一張一張他和劉家人的照片,在他心中,那些是他的『全家福』。

  一諾千金,締結了一個祖孫四代同堂的九口之家,劉明啟是這個家裡的頂梁柱。過去的20年,是他扛起重擔。談到未來,他說,為家人幸福,我不覺得苦和累。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時代黑龍江 重振雄風再出發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專題】愛國情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