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3日訊 讓新中國一舉甩掉『貧油』帽子,挺起共和國石油工業的脊梁;
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創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奇跡;
60年生產原油近24億噸,60噸油罐車裝滿可繞赤道14圈……
『除了大慶,沒有哪一個企業的誕生和發展,能與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命運聯系得如此緊密……』原石油工業部部長餘秋裡曾這樣由衷地贊嘆。
風雲激蕩一甲子。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大慶油田正青春!
創業:大慶,中國之慶
朝陽灑照,高鐵疾馳,掠過龍鳳濕地,一排排抽油機上下擺動,永不疲倦。
這裡是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85歲的苗秀金老人,數十載與抽油機相伴,常憶起火熱青春。他說:『那時就一個心眼,為國家多出油,出好油。』
1959年9月26日,位於當時黑龍江省肇州縣的松基三井噴出第一股工業油流。那時,國內石油缺口近六成,北京公交車因缺油而不得不背著『煤氣包』。
時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大慶之年得油田,大慶油田因此得名。這是李四光等地質學家提出的『陸相生油理論』的勝利,打破了中國『貧油』的論斷。
1960年,在黨中央號召下,4萬多名轉業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湧向莽莽荒原,打響了戰天斗地的石油大會戰。
鐵人王進喜率隊從玉門來到大慶。人拉肩扛運鑽機,破冰取水保開鑽。只用5天零4小時,王進喜就率隊打完第一口井。
開發條件惡劣,吃飯都成難題。國外實施技術封鎖,油田開發困難重重。『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王進喜的話激勵著會戰大軍。
開發三年,大慶油田生產原油佔同期全國原油產量一半以上,一舉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中國人從此把『貧油』的帽子甩進了太平洋。
新時期,大慶油田再出發。
從探明我國東部陸上最大氣田慶深氣田,到隆平1井天然氣勘探獲得大發現,大慶油田天然氣事業快速發展,實現了從『一油獨大』到『油氣並舉』的跨越。
大慶油田還大力開拓海外市場。1205鑽井隊第18任隊長李新民帶隊奔赴蘇丹,8年創造32項當地鑽井紀錄,在國外立起標杆。
從鑽井、維修做起,大慶油田海外業務拓展至26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大慶油田海外市場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
今年是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60年來大慶累計生產原油近24億噸,相當於40個十三陵水庫的蓄水量。
創新:一個甲子的輝煌
今年82歲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後背微駝,仍在調試自己研發的太陽能轉換裝置,堅持帶隊伍、做實驗。
1960年,王啟民實習時看到,會戰大軍住地窨子、吃窩窩頭,風吹日曬、爬冰臥雪為國家打井找油,深受觸動的他畢業後選擇了紮根大慶油田。
世界同類油田,穩產期一般在3至5年,最多不超過12年。大慶油田卻創造了奇跡: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年產原油4000萬噸以上。
『人雖然老了,但思想不能老;疾病使背駝了,但精神不能趴下。』王啟民說:『我要用一生尋找大慶油田開發的「金鑰匙」。』
一次采油是靠地層天然能量將油采出來,二次采油通過注水將油『擠』出來,三次采油依靠化學劑把油『洗』出來。
科研工作者伍曉林帶隊打破國際壟斷,攻克了一種三次采油技術,可在傳統水驅技術基礎上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在大慶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於找到了一個玉門油田。
科技超前15年儲備、超前10年攻關、超前5年配套。大慶油田三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世界同類油田高出10到15個百分點。
大慶油田還突破定式,『大慶底下找大慶,大慶外圍找大慶』,勘探捷報頻傳。
去年勘探開發的雙68井喜獲高產工業油流,這是大慶油田近45年來,再次發現自然日產能超百立方米探井。
同時,大慶探區致密油總資源量已超過10億噸,這是持續高產穩產的新希望。
創新隨處可見。55歲的采油四廠測試工程師段福海是位『革新達人』,他的100多項創新成果得到推廣,創效2.3億元。
60年來,大慶油田形成了先進的開發模式和管理經驗,為勝利、遼河等油田的發現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石油工業發展之路。
現在,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仍然保持在年產4000萬噸以上的世界級水平。
改革:奔向『百年油田』
三四年前,受國際油價低迷、生產成本增加等影響,大慶油田出現歷史上首次『整體性虧損』。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擁有21萬職工的大慶油田『主動求變』,深化內部改革。
從年盈利8億多元到幾年前最多時虧損7億多元,頭臺油田經歷過斷崖式下滑。
2018年,頭臺油田試點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隨著壓縮層級管理等10項舉措見效,當年原油超產5%,扭虧4億多元。
報捷公司是大慶油田一家印刷類企業,2014年虧損400多萬元。報捷公司改革後盈利連年增長,在大慶油田引起震動。
如今,大慶油田擴大經營自主權改革試點單位已達11家。首批7家試點單位中,5家經營性企業利潤增幅在30%以上。
在試點基礎上,大慶油田出臺全面深化改革指導意見,2018年推動機關全面改革,機構減少一半以上,人員編制減少三分之一。
大慶,先有油田後建城,1979年設立大慶市。
『很少有哪一個企業,承擔著所在城市三成以上的供水、供熱等職能。』大慶油田一位乾部說,改革難,難在大慶油田之『大』。
前不久,大慶油田與大慶市舉行了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移交簽約儀式。
『持續深化改革增添了發展活力,激發了企業內生動力。』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孫龍德說,新時代大慶油田目標明確,這就是: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
今年上半年,大慶油田實現油氣產量當量2159萬噸,利潤總額超過去年全年。
奮斗:大慶精神更璀璨
今年6月12日夜,大慶電閃雷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夾雜著冰雹肆虐,多條供電線路受損、道路積水。
雨夜中,越來越多的身影出現了——
采油一廠二礦北五采油隊,凌晨3時許接到恢復電力作業通知,4個小時後91口井全部恢復生產;
采油九廠葡西作業區,當班乾部職工用鐵鍬夜排積水3小時,5公裡井排路恢復暢通……
關鍵時刻,再現了『黑天和白天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一個樣,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一個樣,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一個樣』的『四個一樣』好傳統。
鐵人王進喜的長孫、采油八廠黨委書記王洪波說,愛崗就是愛國,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崗位負責、奉獻,就能把國家的事情做好。
松嫩平原,一處高聳井架上,『鐵人隊伍永向前』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這便是1205鑽井隊。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家。井打到哪裡,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就傳承到哪裡。
深夜,1205鑽井隊鑽機轟鳴,工人喊著號子作業,汗水順著安全帽流進了衣服。
鐵人王進喜『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大慶『新鐵人』王啟民『寧肯把心血熬乾,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
第三代鐵人李新民把井打到國外去,『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
鐵人精神代代傳。
面對隨時可能爆炸的井噴現場,井下作業分公司修井一大隊107隊幾任老隊長,生死一線,簽下決心書率隊『逆行』。『當國家需要時,我們只能進、不能退。』該隊現任黨支部書記穆超說。
去年3月,鐵人學院在大慶油田成立,來自全國的勞模、工匠,在這裡循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腳步繼續前進……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