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戶綏化市的黑龍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富硒有機玉米產品及玉米種子。趙丹攝
人民網哈爾濱8月15日電(韓婷澎)『從主要商品糧到出口農產品,從優質飼料到輕化工原料,玉米目前已經成為價值極高的工業資源。』綏化市政府秘書長孫景山介紹,玉米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玉米經濟正漸漸成長為綏化市的特色經濟。
近年來,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綏化積極轉變玉米產業發展方式,走出了一條科技支橕、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環境友好的玉米產業創新發展之路,有力支橕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產業發展
綏化素有『北國大糧倉』之稱,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又是寒地黑土核心區,人們總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綏化土壤的肥沃與珍貴。
綏化全市玉米播種面積達1800萬畝,佔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的17%。作為全國玉米主產區,2009—2016年產量連續八年超過八百萬噸,玉米產量穩步提昇,持續位居全省首位,是全國玉米產量大市之一。
經過近50年的發展,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選育出『綏玉』號玉米品種29個,玉米品種在黑龍江省累計推廣面積近1億畝;綏玉7號,首先在墾區大面積推廣,向周邊早熟區域迅速擴大,並推廣到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等適應區;綏玉10號,連續7年被推薦為黑龍江省主栽品種……這些品種豐產性好、淀粉含量高、品質優,適合作為加工玉米、食用玉米和飼料玉米,在省內大面積種植,極大地促進了綏化乃至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的發展。
綏化有著區位交通條件好、原料優勢突出、生態資源優越、具備構建玉米全產業鏈的綜合優勢。為了營造玉米產業發展新生態,綏化提出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先後獲得『全國鮮食玉米產銷示范基地』、『全國鮮食玉米產業示范區』稱號。隨著玉米『角色』的演進,玉米價值的不斷昇級,玉米經濟正漸漸成長為綏化市的特色經濟。
構建全產業鏈格局引領行業發展
綏化市市長張子林說,要在新一輪東北振興和脫貧攻堅戰中脫穎而出,在『大齊綏』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建設中率先崛起,綏化市的優勢和關鍵在玉米產業。

綏化玉米加工企業。資料圖
依托玉米原料基礎優勢,綏化深入調整玉米加工業結構,呈現『三個優化』的良好態勢。形成『雙龍頭帶動』的玉米加工業企業結構,肇東中糧、青岡龍鳳加工能力達到百萬噸級,二者之和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玉米加工能力的42.1%;形成『雙核支橕』的加工業區域布局,肇東、青岡規模以上企業玉米加工能力分別為186萬噸、120萬噸,二者之和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玉米加工能力的53.7%;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加工產品由酒精、淀粉擴大到賴氨酸、谷氨酸鈉、麥芽糊精、食用油、變性淀粉等5大系列30多個品種,延伸到20多種生物活性高分子中下游產品。加工原料從以玉米為主擴大到玉米芯、秸稈綜合利用,由食品、飼料等初加工延伸到醫藥、精細化工、能源等深加工領域。
通過持續強化玉米產業組織、技術和模式創新,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全市玉米產業競爭能力實現新提昇。玉米種植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化、組織化種植模式更加普及。玉米加工企業技術轉化能力增強,肇東中糧獲得國家能源生物液體燃料研發(實驗)中心稱號,纖維素燃料乙醇項目累計申請50項相關專利。青岡龍鳳擁有『5萬噸溶劑擴建項目』和『玉米胚芽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兩項科技轉化成果。玉米加工和流通現代化水平提昇,逐步從機械化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玉米銷售環節開始運用互聯網技術,銷售業態漸趨多元。
在規劃引導、專項資金扶持等作用下,全市玉米種植規模化、加工流通集群化發展趨勢凸顯,形成了一批標准化、集約化的玉米種植基地,建成了一批生產、加工、流通有效銜接的產業集聚區。企業主導的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圍繞肇東中糧、青岡龍鳳等龍頭企業,集聚了一批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初步形成龍頭帶動、相互合作、循環發展的良好格局。全市重點產業園區11個,規劃面積342平方公裡,建成面積近100平方公裡。
隨著全市玉米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產業鏈條持續延伸,綏化已初步形成了『種植業基礎穩固、加工業初具規模、流通業勢頭良好』的玉米產業體系。到2025年,綏化市將努力建成國內外知名的玉米產業強市,玉米產業綜合實力邁入國內一流、國際先進行列,產業鏈競爭力、供應鏈支配力和價值鏈影響力大幅提昇。
張子林表示,下一步,通過現代玉米產業加工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更加完善,生產格局的更加優化,綏化將建成一批標准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種植示范基地,壯大一批特色突出、鏈式發展、有行業影響力的玉米加工和流通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服務品牌。逐步將綏化打造成全國優質玉米生產示范基地、亞洲新興玉米精深加工中心和中國北方玉米物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