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砥礪奮進譜寫高質量發展壯美畫卷
2019-08-20 09:5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龍莎軒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0日訊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始終堅持聚焦產業項目,聚力民生改善,深化各項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3.15億元,同比增長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5.11億元,同比增長1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億元,同比增長6.1%,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佔24.3%。外貿進出口額實現17123.9萬元,同比增長67.1%。

  一以貫之加快產業項目建設

  全面落實齊齊哈爾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以貫之聚焦全區主導產業、全市12個重點產業、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深入實施『百萬千』重點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利用三年時間,打造80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和30億級食品產業集群,優化壯大服務業100億級產業集群。特別是2019年,力爭招商引資簽約項目30個,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並落地新開工項目10個。全市12個重點產業及我區3大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稅金同比增長8%以上。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做強二產,景宏石油市場形勢良好,二期廠房已經開工建設;齊二機床與外埠企業開展項目合作,生產量較為充足。堅持做優三產,奧悅冰雪體育運動公園、華威溫泉水世界樂園、鶴城公園主題游樂園、鷹之冠影視基地(芭比Q)等現代服務業項目量質兼備、聚集人氣能力強,對全區構建『吃、住、行、游、購、娛』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形成有力支橕。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等新業態、新模式,銀盛業金融服務外包項目、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項目相繼落地,服務外包產業實現突破。銀盛業項目今年年底前,將吸納1000名大中專畢業生實現就業,2020年底可至少吸納2000名大中專畢業生實現就業。加快推動電商發展,電子商務企業達1034家,快遞物流企業79戶。上半年累計接待旅游人數103.1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47億元,同比增長32.28%。堅持做精一產,加快發展采摘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和『互聯網+農業』等特色農業,積極打造威鵬休閑旅游農莊和青昕休閑度假農莊,搶佔市場份額。積極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已將1000畝玉米種植面積調整為特色經濟作物種植。上半年,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9227元,同比增長8.23%。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全區產業項目三年攻堅百日會戰,各區級領導、各部門、各街道全部承擔招商引資任務,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截至目前,共接待來訪客商60餘人次,在談項目35個。

  計劃新開工項目9個,預計固定資產投資26.9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8.07億元,現已開工6個。

  文化大都會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規劃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包含體育運動板塊、兒童城及文化體驗和休閑娛樂餐飲商服板塊等7個板塊為一體的大文化主題城市綜合體;齊齊哈爾水清木華置業有限公司明星朝鮮族風情小鎮項目。總投資5.5億元,目前企業正在按照各行業部門意見對規劃作出修改;呂屯一頭牛有限公司燒烤城項目預計投資1.5億元左右,目前正在對前期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和設計,計劃下半年開工;鷹之冠影視基地項目(芭比Q)項目預計投資3億元,今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建設齊齊哈爾西虹市首富芭比Q游樂園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計劃9月份試營業。

  現代服務業產業園項目預計投資700萬元,利用中匯城商貿廣場(五金建材城二期)5棟商服,銀盛業金融服務外包項目已於6月30日舉辦入駐園區儀式;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八戒工場項目已於5月28日正式簽約,計劃8月底前開業。

  續建項目8個,固定資產計劃投資35.96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6.61億元,預計上半年完成投資1.86億元,除奧悅冰雪體育運動公園項目外已全部復工。華威溫泉水世界已於6月30日試營業。

  齊齊哈爾奧悅冰雪體育運動公園項目。總投資11億元,今年計劃投資2億-3億元,目前冰球館項目地基基本完成;鶴城公園主題游樂園項目商業配套的1.48萬平方米,2019年10月竣工試營業;景宏智能電驅動新型石油鑽井成套設備項目總投資1.16億元,建設5000平方米實驗基地。年產鑽井成套設備20套;華威溫泉水世界樂園項目總投資1.4億元,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該項目已於6月30日試營業。

  完善服務支橕體系,強化包保服務。區級領導、區直部門『四包』責任機制,項目推進組對全區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跟蹤服務。推進智慧政務建設,目前共梳理審批事項436項,進駐政務中心大廳394項,納入網上大廳辦理事項390項,『一窗式』綜合受理事項385項;完善金融支橕體系,充分利用龍沙擔保公司和轄區金融企業資源,上半年幫助5戶企業擔保貸款1843萬元;完善科技支橕體系,全區省級以上研發中心達1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7戶,新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的企業18戶,培育成長型科技企業20戶;完善人纔支橕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人纔政策,建設『龍沙區人纔公寓』。預計2019年末首批建成20套並投入使用,滿足外埠人纔臨時周轉用房需求;完善載體支橕體系,立足『三區一園兩商圈』,即高新區、工業園區、中小企業集中發展園區、創客孵化園和中環商圈、新城商圈,實施產業項目向園區商圈集中戰略。

  積極探索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物業管理體制改革。在全區推廣『紅色物業』、『物業積分制』等多元化管理形式,148名環衛工人已全部退出物業住宅小區。

  深化人纔交流服務改革。開展『名校優生』引纔招聘工作,全年計劃引進『名校優生』103名,已完成首批44人簽約。設立就業見習基地15家,共安置就業見習大學生13人。

  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改革。總結三十四中委托管理五中的經驗,探索對口幫扶、委托管理、捆綁發展等辦學模式,積極推進『七色葫蘆』幼兒教育項目落地。

  拓展延伸社區治理改革。圍繞『眾善之家』主題,江安街道以街道『合家幫』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為依托,豐富社會組織多樣性,拓展服務對象,增加服務項目,打造溫暖之家、和諧之家、助幫之家。

  深化城市黨建工作改革。在各街道設立基層黨建辦,6個城市街道『基層黨建辦公室』已全部掛牌。

  持之以恆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全力推進大棚房清理整治。堅持自拆、幫拆與強拆相結合,先後出動5000餘人,車輛千餘臺次,拆除違法違規『大棚房』294處,累計清運建築垃圾3萬餘噸。應整改圖斑已全部整改完畢,Ⅰ類、Ⅲ類問題整改率達到100%。同時,對各村Ⅲ類『大棚房』進行了自檢自查和『回頭看』,真正做到全覆蓋、無遺漏、無死角。

  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全面管控秸稈焚燒,壓實落靠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強化『五定』主體責任和禁燒考核辦法等管控責任,落實常態化督導、巡查、獎懲、值班、日報、零報告等工作機制。發揮4個小型空氣監測站作用,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開展建成區燃煤小鍋爐『清零行動』,完成了建成區外59臺小鍋爐排查建檔,針對企業『三堆』、建築施工工地、道路等揚塵污染源開展專項執法檢查9次,約談龍建、農牧車等企業負責人6人,處罰3家。

  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投入資金100餘萬元,整理城防堤東側防洪備土5處,累計平整江心島浮橋南側河道約60000平方米,清理城防堤迎水面累計長度約13000米,清除河道違建75處。同時,聯合齊龍公司妥善處置江心島浮橋江壩南側建築殘土中的2噸醫療廢物,消除了環境影響隱患。聘請第三方機構,每月對4條河流10個斷面點位定時監測,科學分析5項水質監測數據,防止畜禽糞污、河道垃圾和農業面源污染。

  強化土壤環境安全管理。采取『建平臺、開課堂、設專班、招管家』方式,開展危險(醫療)廢物專項執法檢查和輻射工業類安全檢查專項行動,對景宏石油、中醫院、粵華汽貿、金鑼肉聯、北方鍋爐等5個行業30餘家企業進行安全檢查,約談4家未完成加油站防滲改造單位。

  民生為本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強化城市建設和管理,加快城市建設。推進15個地段6200戶棚改回遷工作,已完成8個地段2806戶的選房工作。投入資金111.6萬元,改造區管道路4條。實施低溫樓改造4棟1.8萬平方米。推進5個老舊小區三水改造工作,五福小區已進入招標階段。強化城市管理,深入開展『春風、夏淨』整治行動,在中心城區主次乾道和重要巷道全面實行人、機、水『三清掃』,實現全時段、全天候保潔。持續加大私搭亂建拆除力度,全力推進齊昂公路、海河路、水師路、南馬路、民意路等5條標准化示范街路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全力改善農村環境。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近300萬元,建立大民環衛站,將各村現有環衛人員、工具及環衛設施整體劃歸街道環衛站統一管理。堅持『領導包保、部門包村、群眾主體、全民參與』原則。截至目前,共清理路邊雜草、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總計47800米,清運垃圾24510噸。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聚焦教育發展。向上爭取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昇項目資金747.1萬元,第二十中學體育

  館擬建設2600平方米高標准場館項目下半年即將開工建設。全面落實省教育廳『四零承諾』要求,制發《龍沙區推行『四零承諾』實施方案》,全力規范辦學行為。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衛計服務,全區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第一醫院、附屬二院等市級三甲醫院建立醫療服務聯合體,家庭醫生簽約113449人。加強公共衛生基層隊伍建設,招聘社區醫生16人。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深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重新調整區委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區委領導、宣傳部門牽頭、各部門各負其責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以工人文化宮及廣場為主陣地,持續開展『周末大舞臺』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弘揚社會正能量。深入開展『賞冰樂雪』『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系列全民上冰雪活動,全力打造冰雪文化精品,助力冰雪產業發展。

  積極完善社會保障,將4883名失地農民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累計參保繳費3735人。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全區養老機構達18家,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約90張,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依托區創客孵化園,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簽約合作,建立齊齊哈爾電子商務教學基地,上半年開展培訓4場,培訓人數800人次。幫助719名勞動者追討拖欠工資近2400餘萬元,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壯麗七十年 振興看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