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安達牧歌,穿越百年
2019-08-22 15:20: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王明菲 趙紅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題:安達牧歌,穿越百年

  東北網記者陳顯春 王明菲 趙紅星

  夏日的安達,尤其是雨後,空氣中常常彌漫著淡淡的羊草味道,沁人心脾。青青的草原一望無際,藍天、白雲、風吹草低見牛羊。牧草、牧歌、牧牛人,是安達純美的風景。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到達安達市,感受到這裡的草原牧歌宜人景象。

鞍達乳品場航拍。東北網記者 王明菲 攝

澳森現代奶牛場。宣傳部供圖

貝因美奶粉加工基地。宣傳部供圖

  不久前,安達首屆國際乳業文化節落幕。文化節深入發掘了安達乳業歷史文化根脈,同時多家乳業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投資安達興業。

  安達市是以奶牛養殖為主的牧業大市,其中203.4萬畝耕種中,草原面積為176萬畝。是世界上天然明珠草場區、『中國奶牛之鄉』、中國著名的『羊草之鄉』,與美國威斯康星州、澳大利亞墨爾本並稱為『世界三大優質草場』。

  『安達市有著一百二十多年的奶牛養殖歷史,』安達市農業農村局乳業辦公室主任閔向波說,『安達於1951年建立第一個牛奶加工站後,1953年省工業廳投資66萬元,建成安達第一個乳粉加工廠。1956年,國家投資500萬元又新建一座日加工處理鮮奶100噸,生產奶油、乾酪素和乳糖三種產品的乳品廠,後改稱安達乳品廠。』

  進入新世紀以來,安達一直致力於全面構建龍頭+基地+農戶的奶牛產業發展格局。通過聯合掛靠和招商引資等方式培育安達的乳品企業。

貝因美生產車間。宣傳部供圖

草原牧牛。宣傳部供圖

  據安達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富友介紹,目前,安達市共有現代化大型牧場18家,牧場均實現了全混日糧精准飼喂,采用以色列、德國智能化牧場管理系統身份識別、發情監測、疾病監測、奶質檢測,遠程監控等。智能化牧場管理管理軟件的應用,奶業管理水平得以提昇。

  閔向波說,安達目前共承擔國家級奶牛方面的項目三個,分別為奶牛良種補貼示范縣項目、奶牛科技入戶示范項目和奶牛養殖小區糞污無害化處理試點項目。

  鞍達實業的廠區,一棟一棟黃色帶有蘇式風格的老房子和粗壯的樹木,無不訴說著這家工廠的悠久歷史。沒錯,這家乳品廠的前身系安達乳品廠,其紅星牌奶粉在計劃經濟時代為明星產品,其生產的乳酪更是走向了國宴餐桌。

  據高富友介紹,目前,安達市共有鞍達、華丹、安達伊利、貝因美、龍興、澳佳、伊康等7家乳品加工企業,日加工處理鮮奶能力1300多噸,共生產7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已經形成完整的乳品加工鏈條。

  回望安達走過的百年乳業發展史,由一個中國近代西種奶牛養殖業的發源地、現代乳品工業的搖籃,已發展成為以多家知名企業為代表的乳品產業集群。

  美麗安達,乳香中國。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