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日訊(記者 王春穎 安澤) 9月3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七臺河市專場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
發布會上,七臺河市委書記楊廷雙用六句話介紹七臺河市——七臺河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英雄輩出的光榮之城,是一座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冠軍之城,是一座敢闖敢試、充滿生機的活力之城,是一座崇尚科學、尊重人纔的創新之城,是一座山水相依、生態宜居的魅力之城,是一座民生為本、崇德向善的幸福之城。

『創新興市』戰略
目前,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七臺河轉型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支橕。楊廷雙書記介紹說,七臺河市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推進科技創新,努力打造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全力聚集創新要素,與清華、北大、哈工大、黑大、東北林大、東北農大、省工研院、水科院、省科學院等省內外20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合作項目170餘項。實施了『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每年安排總額不低於6000萬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用於科技創新投入。讓專業資金和企業需求相結合、跟高校相結合,使合作更加深入、可持續、有生命力。
二是著力建設創新載體,注重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建成了北京寶泰隆石墨烯研究院、鑫科納米院士工作站、省工研院七臺河分院等技術研發平臺。依托省級新材料產業園區,努力打造石墨石墨烯特色產業基地。建設9.5平方公裡『科技創新城』,打造科技孵化區、科技金融區、科技文創區、科技教育區等七大板塊。
三是努力引進創新人纔,主動對接省『頭雁行動』,實施『雙百』人纔引進計劃,開拓引纔渠道,積極吸納各類人纔。市級領導帶頭走進高校、科研院所,帶著項目、帶著企業去對接。柔性引進中科院劉忠范院士,聘請了黑大張彥龍教授等專家到七臺河掛職,引進了北大、哈工大等碩士和博士126名高層次人纔。完善引進人纔優惠政策,建成了590套人纔創業公寓,確保人纔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推進七臺河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建設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創業就業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專家智庫基地『四個基地』,努力打造龍江東部科技創新創業高地、吸引人纔的窪地。
跨過山海關、奔向七臺河
在今年哈洽會暨中俄博覽會上,七臺河成功與北京泰銀藥業簽訂了投資120億元項目,並於今年7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泰銀集團董事局主席汪龍對七臺河的營商環境贊賞有加。七臺河是如何產生這樣大的吸附效應的?楊廷雙書記說:『堅持誠信守諾,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
泰銀集團120億元聯順制藥項目跨過山海關、落戶七臺河,從簽約到開工用了42天,就是因為企業對七臺河市政治生態好、經濟生態優、自然生態美、營商環境佳的良好環境有深切體會。一是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出臺『黃金十條』系列扶持政策;推行『企業寧靜日』制度,保障企業正常經營,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二是『親清』政商關系,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主動當好企業發展的信息員、聯絡員、戰斗員、服務員,特別是當好服務員;開通『企業家綠色通道』,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用優質高效的服務,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三是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集中力量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七臺河已由『煤城』變成了『美城』。
七臺河『3456』思路和舉措
『七臺河市落實工業強省的戰略部署,推進百大項目和百千萬工程,重點實施「3456」思路和舉措,打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列組合拳,』七臺河市委副書記、市長賈君這樣介紹。
『3』是指堅持走好轉型發展的『三條根本出路』,一是放大『碳』產業比較優勢;二是改造昇級傳統產業,推動雙葉等傳統工業企業與『大智移雲物』深度融合;三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現代物流、冰雪體育、康養旅游、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
『4』是指實施『四輪驅動』戰略,在原有『雙輪驅動』基礎上,向投資拉動、要素推動、創新驅動、市場帶動『四輪驅動』轉變,更好讓經濟戰車行穩致遠。
『5』是指『五大振興』工程,貫徹『四市戰略』,深入實施產業振興、科技振興、鄉村振興、生態振興和改革振興工程,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框架。
『6』是指打造『六大增長極』,以寶泰隆為龍頭打造現代煤化工產業園,以萬鋰鈦為龍頭打造石墨及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園,以聯順生物制藥為龍頭打造江河融合綠色智造產業園,以中琅生物為龍頭打造生物發酵產業園,以康泰公司為龍頭打造城市礦產和循環經濟產業園,以清華雙創小鎮為龍頭打造科技創新城,形成六個『百億級』產業集聚平臺。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七臺河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寬廣的胸懷,熱忱期待各界走進七臺河,觀光旅游、投資興業,施展纔華、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