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日訊(記者 周秘) 她四十年如一日照顧丈夫的大伯、大娘,沒睡過一次安穩覺,沒吃過一頓安穩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用孝心和付出書寫了超越血緣的人間大愛,傳承了尊老愛親的良好家風。她就是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孝老愛親)大慶市肇州縣印刷廠退休工人張麗霞。
張麗霞丈夫的大伯邊文英是抗美援朝老兵,一輩子無兒無女,和老伴相依為命。1979年,看到年邁體弱的老兩口,身為侄媳婦的張麗霞主動對丈夫說:『老人扛過槍,保家衛國,現在年紀大了,咱們得管他們啊!』就這樣,張麗霞將兩位老人接來自己家同住,照顧他們的生活,這一住就是40年。
張麗霞和丈夫的工資當時每月只有200元左右,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張麗霞從來沒有後悔將老兩口接過來照顧,也從來沒有因為生活拮據而怠慢兩位老人,家裡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是可著邊大爺邊大娘先來,燉雞燉魚也都是把好肉先挑給老兩口吃,日子過的再辛苦她從沒有抱怨過一句。
1999年,70多歲的大娘突發腦血栓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1000多個日夜,張麗霞像對待親媽一樣,給大娘洗衣喂飯、端屎端尿、翻身捶背,沒有一絲怨言。在張麗霞的悉心照顧下邊大娘有了好轉,稍稍能夠進行站立行走。正當大家高興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邊大娘突發腦出血,被急忙送到醫院進行搶救。在搶救室外醫生告訴張麗霞:大娘年紀太大了,搶救的意義不大了。但張麗霞卻沒有一絲猶豫地和醫生說:那也救,只要大娘還有一口氣我們就救。就這樣邊大娘在急診室裡住了七八天,但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大娘去世後,大伯時常想念老伴,為了安慰他,張麗霞經常給老人講笑話,哄他開心,照顧得更加精心。2002年張麗霞一家由大慶市肇州縣豐樂鎮搬到了縣城,由於經濟條件拮據一家人只能暫時居住在女兒家裡。邊大爺覺得自己是個拖累,就主動提出了要搬去養老院,但張麗霞卻堅決反對,她說:大爺,你放心,到哪我們都不能把你扔下!』
隨著年齡增長,大伯的身體每況愈下,每年都得在醫院住一陣子。每次住院,張麗霞都會在老人床邊悉心照顧,直到老人痊愈出院。2017年冬天,大伯突發腦中風,醫生下了病危通知單,張麗霞焦急萬分,東挪西湊借了幾萬塊錢救治,她和丈夫、兒子、兒媳輪流去醫院照顧,終於把大伯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大伯時常對人念叨:『我這個侄媳婦不好找啊,比親閨女都親啊!』
今年67歲的張麗霞,也成了一位老人。由於多年勞作成疾,特別是做了膽摘除手術後,身體時常不適,一旦休息不好,血壓就會飆昇到一百七八。她怕邊大伯上火,怕孩子們擔心,總是忍著不說,身體一不舒服就偷偷的吃上幾片藥挺一挺,繼續照顧邊大爺、照顧一家老小。
張麗霞的孝行之舉,深深感染著家中每一個人。兒媳搶著替她做家務,幫她揉肩捶背買衣買藥;小孫女每天晚上都給太爺爺、爺爺奶奶洗腳……張麗霞在人生每次抉擇中,都把盡孝放在前面,為子女作出榜樣。如今,一家七口,四代同堂,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