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東北抗聯博物館凝固歷史鼓舞後人
2019-09-05 09:1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佳倩 陸少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趙俊清研究員在講抗聯史。記者蔣國紅攝

  黑龍江日報9月5日訊 『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當講解員講到這句話時,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這是著名抗日將領楊靖宇生前留下的一句話,至今鼓舞後人。

  近日,『重走抗聯路』第一小分隊來到東北抗聯博物館。小分隊成員來到館中就看見身著抗聯戰士服,佩戴袖標的黑龍江省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藝術團的團員們等候在那裡。這支藝術團是抗聯老戰士李敏在2002年組建的,目前該藝術團隸屬於東北抗聯博物館,成為宣講抗聯精神、鼓舞人們斗志的一支抗聯紅色輕騎兵。

  東北抗聯博物館就是抗聯精神的凝結地、展示地。在這裡,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實物,或者每一篇留下的文字,都讓我們重回往昔崢嶸歲月。跟隨著牆壁兩側的歷史圖片,東北抗聯第一軍、抗聯第二軍、抗聯第三軍……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走過英雄身邊,我們穿越到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

  在抗聯群像雕塑前,我們看見黑龍江省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藝術團的團員們正在為前來參觀的人們演唱抗聯歌曲《露營之歌》,歌聲高亢嘹亮。今年70歲的王雅嫣是該團第三任團長,她告訴記者,『藝術團』現有團員40餘人,平均年齡64.5歲,其中也有抗聯戰士的後代。建團17年來,『藝術團』走遍了我省抗聯遺址和戰跡地,每年都到大中小學、工廠部隊、社區演出近百場,用歌聲、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弘揚抗聯精神。

  東北抗聯博物館館長劉強敏向記者介紹,東北抗聯博物館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東北抗聯歷史展示平臺、東北抗聯精神宣傳窗口、東北抗聯文化教育陣地、東北抗聯文物資源寶庫和東北抗聯史料研究中心。弘揚紅色文化,最突出的就是要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東北抗聯博物館是宣傳紅色文化旅游的重要載體,是研究、詮釋、宣傳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平臺。

  記者了解到,從2015年開始,該館的基本陳列《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藏品包括抗聯戰士使用的武器、電臺、密營實物、文獻等共328件。陳列包括《民族危亡義勇軍抗擊強虜》《中流砥柱東北抗聯建立》《民族脊梁抗聯浴血苦斗》《堅強後盾軍民聯合御敵》《紅星指引黨對抗聯領導》和《完成使命建樹歷史功勛》6個部分,全面反映了東北抗聯為贏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熱情謳歌了東北抗聯將士面對嚴酷的戰爭考驗和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長達14年艱苦斗爭的英雄壯舉。

  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75歲的趙俊清已經研究東北抗日聯軍歷史30多年,當日他也來到了東北抗聯博物館,為第一小分隊的隊員一一講解抗聯故事,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再過兩年就是建黨100周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一定要銘記先烈,銘記歷史,將東北抗聯精神的寶藏挖掘出來,把這抹鮮艷的紅色精神傳遞出去。』

  站在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的畫像前,趙俊清娓娓道來:『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以楊靖宇為代表的廣大抗聯指戰員以簡陋的武器、英勇拼搏的精神,寧死不屈抗擊日寇,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抗聯傳奇。』

  『14年抗戰鑄就的東北抗聯精神,影響至今。抗聯戰士靠什麼堅持下去?靠的就是抗日救國的堅定決心和一定要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說到這裡,趙俊清十分動情:『重走抗聯路,就是重走不忘初心之路,砥礪前行之路,肩負歷史使命之路。』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守初心 擔使命 重走抗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