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東風區『五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9-09-12 09:55: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森良 劉億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豐富的物流交通條件。

  成群的候鳥在建國鎮江面棲息。

  采摘的快樂。

  糧食加工企業——益海糧油。

  綠蔭掩映的勝利公園。

  黑龍江日報9月12日訊 近年來,佳木斯市東風區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深入推進現代工業核心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現代物流聚集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和現代和諧城區等『五區』建設,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三年來,該區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23.5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3.8億元,各項指標平穩快速增長。

  今年,東風區以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為重點,緊盯省、市百大項目計劃,堅持與市高新區發展緊密結合,圍繞園區產業發展抓招商、上項目。全年計劃開復工項目25項,總投資74.8億元,完成投資16.5億元。

  今年上半年,該區開復工項目22項,完成投資6.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項。

  隨著一批新項目的落地開工,為推動東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橕。

  建設現代物流聚集區確保服務能力新提昇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水陸空交通便捷優勢,圍繞『一帶一線一園』打造現代物流聚集區。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推進國際物流園項目,做好公鐵物流園、浦東物流園貨運配套及服務業項目,推動公路、鐵路物流業發展,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和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圍繞『一帶』做強對俄物流,依托並積極融入『龍江絲路帶』哈佳雙同產業集聚帶建設,推進國際鐵路集裝箱聯運項目,打造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和商貿物流集散基地,大力發展對俄貿易。

  圍繞『一線』做強快鐵物流。充分借力快鐵線,發揮快鐵貨運編組站落戶東風的優勢,做好貨運配套及服務業項目,推動鐵路物流,發展快鐵經濟。

  圍繞『一園』做強高新區物流園。謀劃建設佳木斯地區最大的汽車物流園,集汽車銷售、維修、休閑、配貨、信息服務等融於一體,與高新區相互服務、融合發展。東風區圍繞市『南聯北開貿易大通道』建設,充分發揮東風區交通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現代物流聚集區建設上實現了新突破。

  建設產城融合示范區貫徹協調發展新理念

  堅持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思路,五年內實現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目標。

  一是推進東興城建設,不斷優化現代商貿流通業,重點引進SOHO裙房商業中心,打造東興城商業圈。

  二是推動區域聯動發展,優化城區空間結構,統籌區域要素配置,做好征地拆遷等服務工作。引導企業圍繞市高新區發展配套服務業,開展專業化分工協作,形成關聯企業和上下游企業鏈條。

  三是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逐步把松江鄉打造成市高新區的綜合服務區。規劃建設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小區配套幼兒園和綜合性醫院,為轄區群眾提供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產業昇級帶來了常住人口城鎮化提昇,促進了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打造了生態宜居的環境,使居民生活品質和居住生態環境顯著提昇,讓城市文明、生態文明在這裡實現了進一步融合。

  建設現代工業核心區提昇工業化水平新優勢

  工業化是地方經濟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佳木斯老工業城區,發揮工業基礎雄厚優勢,通過發展工業拉動農業,通過發展工業支橕第三產業興旺。努力為工業企業發展和工業項目開發協調解決政策、融資、廠房、場地等各方面困難。東風區通過鞏固發展機械裝備制造、食品加工、造紙等優勢傳統產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依托市高新區發展配套企業,突出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推動了產業集群發展。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做大做強骨乾企業,提昇工業發展後勁,形成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相互促進、大中小企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一是圍繞『三篇文章』做優存量。支持優勢企業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現有設備、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改造昇級『老字號』企業;爭取政策資金、傾斜資源配置,結合『十三五』規劃,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打牢工業基礎。抓住水稻、生豬、綠色蔬菜等『原字號』優勢資源,加快引進龍頭企業和項目,大力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發揮創新創業在『新字號』企業發展中的驅動作用,通過新技術運用和成果轉化推動『新字號』企業發展壯大,實現『新字號』企業提檔昇級。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增量。堅持『南聯北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構建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體系、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體系、現代服務業體系和對俄進出口加工體系。到2021年,力爭引進億元企業20戶以上。

  三是推動園區快速發展。進一步完善東風區工業園區和北方寒地水稻種子研發交易園區布局和功能,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步伐,為項目建設提供平臺。打造東興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融資平臺,解決產業項目建設融資難問題。我們牢牢抓住了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明顯提昇,持續發展有後勁,完成各項工業指標的同時,確保了我市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

  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現代農業新體系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優先發展,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農業結構,避農業總量不大之『短』,揚農業科研能力、綠色棚蔬、水稻良種之『長』,走特色路、打特色牌。

  一是打好寒地水稻種子良種繁育基地的特色牌,做強做大北方寒地水稻種子交易園區,力爭園區內知名種業達到10戶以上,北方寒地水稻種子研發交易園區種子銷售量佔全省60%以上,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稻良種繁育基地和水稻種子交易中心。

  二是打好綠色棚室蔬菜生產的特色牌,進一步抓好萬畝蔬菜基地建設,推進紅力農業示范園的改造昇級,重點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蔬菜,生產全智能、純綠色、即摘可食的高端綠色蔬菜,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智慧綠色蔬菜溫室。

  三是打造生豬產業鏈的特色牌,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生產、加工、銷售』的生豬產業鏈。力爭引進雙兆集團,推進天農浩然生豬屠宰項目投產達效。四是打好綠色鄉村產業游特色牌,打造『紅力村——西太平村——建設村』鄉村游路線,實現『春觀雁,夏賞花,秋品稻,冬戲雪,摘綠色果蔬,品農家飯菜』的美好願景。現代農業示范區新體系的構建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打綠色牌、走特色路』,顯現出東風區現代特色農業蓬勃的發展活力。

  建設現代和諧城區讓民生投入有新提高

  堅持以人為本,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努力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

  一是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實現城鄉醫療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100%。

  二是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徹底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大力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強化城鄉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8%以上。

  三是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完成棚戶區和危房(泥草房)改造任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深化『平安東風』建設,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加快東風區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建設,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東風區致力於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推動了居民轄區共建,實現了多元共治,提昇了民生成果共享程度。

  『初心永不忘,使命勇擔當。』東風區要將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貫穿工作始終,在解放思想中轉變觀念,搶抓機遇,切實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東風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以優異的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