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牡丹江『保姆式』服務促項目建設提速
2019-09-17 07:41: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樹永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7日訊 9月的牡丹江,果實高掛,秋意正濃,這個市紅紅火火的項目建設漸入高潮。在牡丹江恆豐紙業5萬噸食品包裝紙項目現場,2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正加班加點地作業施工,鋼結構的主體建設即將封頂、生產設備的安裝同步推進。當年啟動、當年開工、當年竣工,該項目推進速度創造了全省百大項目建設的新紀錄。今年,恆豐紙業5萬噸食品包裝紙、2萬噸食品包裝紙兩個項目相繼謀劃生成,開工興建,得益於牡丹江市進一步優化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帶來信心,充分釋放全市經濟發展的活力。

近兩年,牡丹江以『鋼牙啃硬骨頭』的精神重塑營商環境,嚴格落實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意見,通過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創新『辦事不求人』舉措,提高『最多跑一次』事項比重,分類施策開展『清賴行動』,深入實施政府失信違諾、不作為亂作為等12個方面專項清理整治措施,使全市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前不久,在全省13個市(地)及哈爾濱新區營商環境評價工作中,牡丹江市執行合同、辦理建築許可兩項指標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41.5%;全市新增注冊企業1123戶,新增市場主體14084戶。

簡政又放權,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

今年以來,牡丹江市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為確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迅速落地,他們制定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1條』,實行『無還本續貸』,適當降低投資門檻。目前,已有312戶企業享受了『無還本續貸』政策。

430項政務服務事項上線試運行,年內還將建成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民生服務大廳,牡丹江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同時,該市還編制了380項辦事指南和流程圖,推進765項政務服務事項『減環節、減要件、減時限』,首批能夠實現『最多跑一次』的456項服務事項已向社會公示,現已清理行政權力478項、取消和下放行政權力230項。在投資項目審批、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等領域,實行全程領辦、集中會辦、一圖會審和『三十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截至目前,全市共發放『三十五證合一』營業執照6075本。

這個市把減輕企業負擔作為釋放活力的重要環節,今年以來,已為企業減稅4億元,為77戶企業爭取到電力直接交易政策,節約用電成本4451萬元。

『保姆式』服務,引來企業項目潮

為全力支持產業項目建設,該市積極落實《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審批實施辦法》,成立了重點項目跟蹤服務組,為項目單位提供『保姆式』『管家式』服務。他們先後為恆豐紙業5萬噸食品包裝紙項目、月星置業有限公司環球城項目、牡丹江首控石油280萬噸重質原料深加工等40餘個項目召開會辦會,均在企業要求時限內完成審批服務。

多年來一直在跑項目建設的恆豐紙業集團投資部部長張欣說,按著以往的審批程序,項目根本不可能實現當年設計施工,當年投產。今年5萬噸食品包裝紙項目,正好趕上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項目審批制度,強化落地保障服務的契機,享受了『實惠』的政策。兩個項目建成後,恆豐紙業年產量將增長41%,銷售收入增長40%,稅金增長31%。

在恆豐項目建設中,該市營商局等部門將其作為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踐范本,創新了審批全過程『給予企業充分信任,預設企業不違規,對審批要件可容缺、容錯後補』的管理新思維,保障了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統、恆豐紙業2萬噸食品包裝紙等一批重大項目的順利落地。今年上半年,78個市級百大項目開復工55個,開復工率70%;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到97%,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41.5%;全市新增注冊企業1123戶,新增市場主體14084戶。

強化監督管理,全面激發活力

公平競爭纔能激發經濟活力。牡丹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實行涉企檢查『門禁制』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增強了監管科學性和執法公正性。在規范市場秩序上,該市將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電氣等壟斷行業納入專項整治,開展失信違諾專項清理和非法集資攻堅行動;在規范行政行為上,該市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活動,形成了政府公正監管、企業誠信自律、社會公眾監督的良好氛圍。同時,他們緊盯重點領域、重點單位,從嚴查處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去年以來,共查處損害營商環境問題近百個,立案查辦損害營商環境案件23件,已辦結21件,形成了高壓態勢。

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促進了經濟發展。今年1至7月份,這個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0.3%,增速位列全省第三,比上年同期高9.7個百分點;大力推進的7個省百大項目6個實現開復工,開復工率86%,共完成投資7.6億元,當年計劃投資完成率31.1%;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06.92億元,同比增長9.11%,進口、出口貿易額均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二位。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