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7日訊 目前,投資機構和社會熱錢大量湧入民辦教育,正在加速洗牌的進程。而隨著行業逐漸規范,政策收緊,許多經營實力不足,運營保障體系不成熟的教育機構已經迎來倒閉潮,教育行業正式進入拼實力,拼運營的新時代。
大慶民辦教育市場對熱錢的吸引力同樣強大,在區域市場總量有限的前提下,競爭必然越來越激烈,一些民辦機構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暴露出自身的軟肋和短板,面對殘酷的市場洗牌,苦苦支橕。但不論接受與否,墨菲定律決定了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這些機構或正規、或不正規,破滅的命運是一樣的,只是各自對導致失敗的原因會有不同程度的解讀。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他們面臨被洗牌?如果想在這個行業裡走得更遠,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這是當前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因材施教是整個民辦教育行業的難點。

體育教育目前有強烈的市場需求。
生源競爭的天花板和運營成本的壓力
滕先生從2005年就開始從事校外輔導和學歷教育諮詢的創業,是大慶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一批先行者。
當年大慶還沒幾家正規輔導學校的時候,他就已經憑著對行業的深入研究和對市場節奏的精准把控,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最多時候開了7家分校,聘用了數十名輔導老師。
但是,2012年以後,他毅然開始轉型,專攻學歷教育諮詢,弱化校外輔導。因為他看到大慶的輔導市場已經嚴重飽和,競爭白熱化,機構的生存壓力陡增。
『大慶的生源是有限的,尤其是輔導市場,初中高中加起來就有幾萬名學生,這幾年還有所減少,僧多粥少,對生源的爭奪可謂空前激烈。』滕先生告訴記者,民辦教育的生存之本就是生源,沒有生源,再好的硬件,再好的師資隊伍,再好的辦學理念都是擺設。
『當年和我同期創業的那一批,已經基本上退出或轉型了。2012年以後,這個市場的淘汰率陡增,雖然每年進入的還是很多,但淘汰率同樣很高。』滕先生說。
市場形勢在變,家長的眼界在提高,對教育的消費更趨理性,以往隨便租個地方,找幾個老師就可以開班賺錢,現在已經越來越難實現。
『主要就是生源競爭激烈,其次就是運營成本的壓力。』大慶民辦教育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投資者對行業不了解,對市場過於樂觀,投了很多錢,卻幾個月就關門的情況屢見不鮮。
大慶志鴻教育培訓學校校長劉志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興趣教育機構如果滿足300名學生的教學,至少得租個500平方米的場地,租金每天已經漲到2元/平方米,每年房租就得35萬多。
如果按每個學生平均3000元的收費,年收入90萬,老師的工資就得佔去一半,剩下45萬減去35萬房租,剩下10來萬,去除繳納水電費的錢,基本就不剩什麼了。
這還是生源比較好的,招生不理想的,就只能關門。
皇家花園舞蹈學校校長李東經營了二十多年舞蹈學校,對民辦教育市場感悟頗深,『現在水很深,浪很大。在興趣教育這一塊,以前隨便租個小場所,自己當老師,就可以賺錢,現在那種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在校外輔導板塊,非正規的小機構還能吃飽,但隨著行業的規范和監管的加強,他們的生存空間也會壓縮。』滕先生說。
『很多人只看眼前利益,不能沈下心來做教育,教育品質提昇了,壓力就會迎刃而解。而且教育如果做出品牌,就能形成很強的外向性,還可以到其他城市開疆拓土。』劉志強說。
低端同質化競爭加劇價格戰
與很多行業一樣,民辦教育行業也存在嚴重的跟風現象。看別人做得好,就照搬過來,也不看自己的條件是否具備,看別人開學校賺錢,自己也招幾個老師開同樣的學校。尤其是民辦教育發展的前十年,可以用『野蠻生長』來形容。
『行業協會和教育主管部門掌握的數據比較保守,據我測算,市場最瘋狂的時候,非正規機構的數量至少是正規機構的好幾倍。』滕先生告訴記者,正是因為這些『黑班』,對正規機構的運營造成了很大影響。
『家長最初是缺少鑒別能力的,在選擇機構時,一方面是奔所謂的名師,一方面是憑口碑。教育機構就大打名師營銷牌,在宣傳上各種虛假包裝,在價格上也是各種讓利,在服務上卻千方百計「打折」和各種巧令名目的收費。』劉志強告訴記者,因為民辦教育市場前期的門檻低,吸引了各種良莠不齊的從業人員進入,這導致行業發展很長時間處於比較低端的水平。
愛福瑞幼兒園園長張向超已經從事幼教事業二十年,對當前的民辦教育市場的低端同質化競爭深表懮心。
『急速發展的行業必定存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可復制可穩固推行的方法。在大量新園所湧入的情況下,整個民辦幼教市場的競爭開始白炙化,價格戰的硝煙四起,各個園所開始增加項目和營銷大戰,薄利促銷、團購大會、以老帶新等等……』張向超認為,民辦教育的野蠻式生長給行業帶來很大隱患,最終孩子會變成惡性競爭的試驗品,甚至犧牲品。
『各自為戰傷害的是整個民辦教育行業,最終受害的是我們的孩子。』國內著名漫畫家馬多多對當前民辦教育市場的低端競爭同樣頗有微詞。
『我們做的是教育事業,不是到這個行業來賺快錢的。想賺快錢的最好不要進入,因為這個行業的特點決定了要想做好,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熱情和精力的。』李東說,在十幾年前,他的舞蹈學校就已經聞名遐邇,但當時有個人提醒他,這個行業門檻低,要想可持續發展,就應該努力把門檻做高。
客觀來講,大慶的興趣教育板塊,這幾年的發展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李東每年都要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過很多城市的市場。『大慶的市場通過前些年的洗牌,門檻已經抬高了很多,甚至比上海都要好。因為上海人口基數大,不缺生源,很多機構很少在硬件設施上和軟實力上投入過多,往往一個小作坊式的舞蹈班,就能保持穩定的生源和不菲的收入。』
『大慶的民辦教育行業,仍在辦學理念和運營模式上存在很多不足,這是最大的短板,從而導致了低端同質化競爭的出現。』李東說,這是很無奈的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就因為經營者自身的視野和格局,拉低了整個行業的水平。
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卻看不到『雷區』
教育支出在中國已經超過其他生活費用成為僅次於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很多家長甚至願意為了孩子的教育投資下『血本』,而隨著80後、90後等年輕一代陸續昇級為父母,教育培訓市場逐漸向著幼兒化和素質教育方向發展。
大慶的幼教市場競爭漸趨白熱化,隨著二胎的放開,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商人投身於這個領域中。但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卻看不到其中的『雷區』。
幼兒教育市場已經被絕大多數家長認可,不過,家長對孩子學習項目以及對幼教機構的選擇是有偏好的,也就是說,在選擇與幼兒教育相關的項目時,會依據市場的認可度和經營者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項目。
項目與市場需求達成一致,就很容易被市場認可,但更多時候,家長希望得到更多附加的體驗式產品,這也要求教育機構不斷迭代昇級。
但一些進入市場的投資者顯然缺乏用戶思維和市場分析能力,只看到項目在其他地區做得好,就盲目投資,加盟引進。
『每個區域市場都有其自身的消費特點和市場成熟度,對於新生事物,大慶人不缺乏主動嘗試的勇氣,但要想讓其轉化為黏性用戶,卻不那麼容易。』劉志強說。
『要充分了解教育市場的需求和痛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出自己的特色,纔能活得長久。』劉志強還是某支教育基金的合伙人,對於教育項目十分關注,對於那些盲目投資教育項目的投資人給予了善意的提醒,『大慶人太喜歡跟風了,很少自己動腦。看人家做全腦教育賺錢,他就加盟全腦教育;看早教賺錢,就一窩蜂做早教。卻不看市場真實需求有多大,然後因為需求小,競爭激烈,必然使出各種非常規競爭手段,然後市場被傷害,項目也就夭折了。』
教育市場的痛點在於個性化需求的差異很難把握。所有人都在為因材施教而努力,能夠掌握學生非常細致的學習行為軌跡和相對應的數據,纔有可能有針對性地提供真正的個性化學習。
『所以當前的很多教育供給和教育模式,並不能充分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這不僅僅是大慶市場存在的問題,也是全國民辦教育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劉志強說,教育很難量化和標准化,所以在研究市場個性需求和共性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審視自身的條件能不能提供有效供給,機構經營者要想不被洗牌,這是必由之路。
行業洗牌洗的就是沒有發展眼光的人
這幾年,民辦教育行業競爭激烈,危機顯現,很多機構感覺到了,甚至已經有了切膚之痛。但很多人卻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和隱患,意識不到是哪些原因導致自己失敗了。
『這幾年移動互聯網興起,行業裡「教育+互聯網」的呼聲很高,但很多人並沒有深入研究「教育+互聯網」的含義,以及這種模式是否適合自己,只是跟風學習,跟風投入資金和精力,然後弄得四不像,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我市某大型培訓機構負責人王先生說,『有些機構的優勢在線下,且輻射半徑就在方圓5公裡內,卻搞了一個線上模式,這樣很難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求。』
『線上教育不是不能做,但做一個市場要講究踏准市場節奏。大慶地區對在線教育及「教育+互聯網」的接受度還不夠,需要一個市場教育過程,這個過程有多長誰也說不准,前期進入的很容易還沒摸到門道就成了炮灰。』滕先生如此認為。
『盲目進入民辦教育行業的人不在少數,有社會熱錢,也有其他傳統行業的經營者。比如有幾個酒店已經轉型做「教育一站式超市」,還有想做教育綜合體的,但只知概念沒有思路很難落地。我始終認為,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做,投資者就安心做好投資人,不要因為投了錢,就妄想掌控一切。這個行業有太多專業的東西,沒有明確發展方向和戰略思維的人,很難走遠的。』馬多多說。
有個老板看中了民辦教育市場,在高新區租了個樓宇,租金加裝修花了幾百萬,然後到處找教育界的朋友幫忙招老師找生源,結果可想而知,開門幾天就關了。
馬多多講這個例子的時候,很是無奈地搖搖頭。她說,這種沒有明確方向和發展眼光的經營者很多,包括社會投資者,也包括在教育行業從業多年的創業者。
『很多人從事教育,並不一定真懂教育。講課他可能水平很高,但運營一個機構,參與市場競爭,他就成了門外漢。』李東告訴記者,他就經歷過角色轉換和蛻變之痛,原來開學校,只要講好課就可以了,但後來學校做大了,他就得轉變身份,成為真正的管理者,這些年他雖然沒走多少彎路,但付出的心血和交出的學費也難以計數。
『這個行業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雖然是緊俏資源,卻不是決定因素。但懂教育又有商業運營能力的人纔卻十分稀缺,這是決定一個機構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要素。』李東說,他想找一個好的運營總監和策劃經理卻始終找不到,這也讓他一直沒敢輕易踏出拓展外部市場的腳步。
『以前民辦教育行業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但只能是階段性存在,隨著行業逐步規范,良幣必將驅逐劣幣。而一個更規范,競爭更有序的市場,必然需要更多專業人纔來支橕,專業的教育人纔和懂教育的商業人纔都會不斷湧現出來。前提是,這個行業和市場要能夠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滕先生說,未來的民辦教育市場,一定是由有高度有格局的專業人士來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