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8日訊 4616株果苗經過『長途跋涉』,從祖國的大東北被運到了大西北,在新疆兵團十師北屯市農業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安下了家。
這批果樹苗是援疆乾部劉暢的父親劉延傑親自挑選並組織車輛從黑龍江運送到十師的。此行,他的身份不僅是劉暢的父親,還是受聘於十師北屯市林果業的技術顧問。
記者在農業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看到劉暢時,講起父親自費運送果苗的事兒很是自豪。劉延傑、劉暢父子倆結合十師當地的氣候特點,利用苹果國家產業體系的平臺優勢,對石河子、奎屯、伊犁等北疆的果樹主要種植區進行了調研,篩選出3個適合十師栽培的果樹品種。
援疆工作啟動以來,一批又一批援疆乾部不遠萬裡來到新疆、來到兵團,為邊疆的建設發展貢獻著聰明纔智,科技援疆的力量開始顯現,一幅幅壯美的科技畫卷在新疆大地徐徐展開。劉延傑和劉暢這對援疆隊伍中的『父子兵』就是他們的縮影。
吳宏達向記者介紹了作為科技工作者,在援疆工作中所貢獻的科技力量。80後的吳宏達是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奶牛團隊負責人,同時擔任省農科院科技援疆工作隊隊長、省農科院與十師農業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從科技援疆合作共建框架協議的起草,到內容和內涵的不斷豐富和提昇,他見證並投身其中,一步步推進著科技援疆的構想落地。
2018年6月,第三批援疆中期輪換,按照計劃,吳宏達可以返回家鄉。科技援疆藍圖剛剛起步,農業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纔開始啟動,下一批科研人員如何快速融入?科技援疆藍圖怎麼樣真正落地?時間不等人。經過認真思考和與家人商量後,吳宏達決定留下來,繼續負責科技援疆工作的開展。
吳宏達介紹,科技援疆的精准對接為受援地注入新動能:2018年,省農科院的援疆專家與十師北屯市農業專家合作,重點攻關農業科技難題。借助農業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平臺,引進篩選展示各類優良種質資源150餘份,完成科研項目儲備30餘項,申報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0餘項,其中,犢牛哺乳系統等10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獲得授權下發證書,撰寫地方標准兩項,被采納合理化建議6項,發表論文兩篇,填補了十師北屯市農業科研方面的多項空白;依托聯合中心平臺,省農科院派出常駐專家15人,流動專家團隊40人次進疆服務師市農業,將『神農科普培訓』和師市『科普之冬』有機結合,采取線上線下,現場和課堂相結合的方式,累計開班60餘場次,培訓師市農牧民和農牧技術人員3000餘人次,有利推動了師市農業人纔隊伍建設。
在一八三團龍疆設施農業基地,記者遇到職工宋德中開著轎車從基地下班。從前年還掉十多萬元的外債到現在開著轎車來基地,宋德中和他的家人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一八三團四連連長殷廷紅介紹,黑龍江對農業基地不僅有資金上的援助,而且還有人纔和科技的援助,不僅輸血還『造血』,省農科院專家為基地引進了很多新品種,比如『旱黃瓜』,銷售得就不錯,價格還挺高。『從最早的荒漠一片,到現在的綠意盎然,從原先的閑散人員到現在買房買車,黑龍江的援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變。』殷廷紅感慨地說。
據介紹,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我省堅持把科技援疆作為提高十師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民心工程,創新科技援疆工作模式,以省農科院『五個一』科技援疆工作為載體,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優勢,為十師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兵團十師綠色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十師綠色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綱領。這個規劃由省農科院牽頭組織專家編寫,重點圍繞當地自然生態景觀、農業景觀、民俗文化和綠色農產品等資源開發利用,為發展集農事體驗、農業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進行整體規劃論證,助力十師打造一批服務質量好、休閑功能完備、游客認同度高的休閑觀光農業品牌,培育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休閑農業集聚區,力爭將十師綠色休閑農業打造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