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用責任和擔當書寫脫貧答卷 樺南縣脫貧摘帽工作紀實
2019-09-22 09:4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厚軍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2日訊 美麗樺南,向貧困宣戰。

  脫貧摘帽奔小康,這是樺南人一直以來的美好向往。

  截至2018年底,樺南縣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由22981人減少到317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08%。2019年,樺南縣正式退出貧困序列,摘掉貧困縣的帽子。這是一份用責任和擔當書寫的脫貧答卷。

  重任在肩層層傳導壓力

  脫貧攻堅,責重如山。樺南縣牢記責任與囑托,緊緊咬住責任二字,突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全面構建縣鄉村三級責任體系和『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回望一路脫貧攻堅的日日夜夜,在這場戰役中,加強領導是根本。樺南縣將脫貧攻堅列為全縣重點專項推進工作首位,實行『雙組長』制。同時,設立了6個工作專班,實施專班推進,確保工作迅速推進落實。充分運用部門職能和行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成立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13個脫貧攻堅專項推進組,重點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推動各項扶貧惠農政策落地落實。(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精准選派83個駐村工作隊和109名非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乾部,他們吃住在村,迅速融入群眾生活,並與5395名幫扶責任人一起入戶宣傳政策,幫助貧困群眾謀劃脫貧致富思路,落實幫扶措施,解決實際難題。

  開對了『藥方』,纔能拔掉『窮根』。樺南縣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標准,根據不同貧困家庭、不同現狀,制定出臺『1+ 33』配套政策,既不降低標准,也不吊高胃口,全力確保現行標准下脫貧質量。

  精准施策千家萬戶脫貧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黃殿娟是樺南縣大八浪鄉檢草溝村貧困戶,當她在『脫貧告知單』上簽下了名字,感覺渾身輕松。黃殿娟今年51歲,2017年參加了樺南縣就業局組織的育嬰培訓班,經就業部門介紹到樺南縣就業轉移輸出服務站——北京無懮草家庭服務公司工作,從做月嫂開始的5000元工資到現在的月入過萬元。『從沒想過自己能賺這麼多錢。』黃殿娟的榜樣力量帶動了更多人。

  樺南縣把轉移就業脫貧作為拔掉『窮根』的重要途徑,創新實施『九八九』轉移就業工程,即依托北京東方倍優天地等企業建設『九大示范基地』,設立月嫂、護工、廚師等『八大培訓品牌』,在北京、哈爾濱等地建設『九大貧困人員就業轉移輸出服務站』,『樺南月嫂』『樺南護工』等品牌越叫越響。

  面對時代大考,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標准,樺南創新實施脫貧攻堅『七大路徑』。在產業扶貧上,投入資金4.4億元,重點建設光伏發電、棚室瓜菜、畜牧養殖等128個產業扶貧項目,實現全縣192個行政村貧困戶產業扶貧收益全覆蓋。

  摒棄『大水漫灌』的方式,因人因戶施策,『精准滴灌』,逐人逐戶建立脫貧臺賬。2017年以來樺南縣共統籌資金18.4億元,整合涉農資金6.3億元,全面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和質量。

  北柳村駐村工作隊與66戶貧困戶簽訂產業分紅協議,在蔬菜生長期和采摘期,還可以僱用貧困群眾來打工,實現就地轉移就業,人均增收500多元。

  龍頭帶動、合作經營、利益分紅、能人引領、培訓造血等扶貧模式競相發展,走出了一條『內生式』精准脫貧之路。鴻源農業開發集團,以資入社方式兩年累計帶動850戶貧困戶,發放紅利100多萬元,實現戶均增收1200多元。龍墾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做大做強烏驢產業,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積極為貧困戶代繁代養,帶動貧困戶3000餘戶,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多措並舉夯實脫貧基礎

  在基礎設施保障方面,樺南縣從解決貧困群眾最想、最盼、最迫切的需要入手,破除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瓶頸,累計投入7.4億元,全面實施村屯飲水安全工程303個,完成危房改造5340戶,建設幸福大院12處,改廁1536戶;建設美麗鄉村17個,完成中心村農網改造昇級60個,建設農村公路129.4公裡,村內水泥路160公裡,文化活動廣場83個貧困村全覆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了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樺南縣建立健全多重醫療保障制度,紮實推進『健康樺南』建設,投入9284萬元實行『三保障、一兜底、一站式』等醫療救助和兜底政策,受益8.8萬人次,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建設了村衛生室,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100%。因病致貧人口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

  在教育扶貧方面,樺南縣全面實施教育扶貧『一二三』戰略,讓貧困家庭學生有學上、有出路,確保『上學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資助貧困學生1.6萬人(次),實現教育扶貧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覆蓋,有效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

  樺南縣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科學設置環衛保潔、光伏運維等公益性崗位1365個,鼓勵引導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手工編織、電商微商等項目,年人均增收4330元。

  新農村,新面貌、新氣象。美麗樺南告別了貧困,奔向小康。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