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2日訊 小康不小康,飲水算一樁。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它是國家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關鍵性指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保障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近兩年,在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這個大考卷上,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交出了這樣一份答案——
截至2018年底,我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飲水安全,比國家要求時限提前兩年,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7%。
從『喝水難』到『有水喝』,再從『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水』,我省較好地改善了廣大農村貧困群眾的生活衛生條件,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使廣大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端穩『一碗水』,各級黨委政府情系民心工程
幾場急雨過後,海倫市樂業鄉民樂村貧困戶楊俊洲正忙著清理井房的前後院。『不能讓大雨影響了一天兩遍的供水,3個屯500多戶人家吃水是大事,可不敢耽誤。』楊俊洲是村裡水管員,看守井房他可以有一份收入,對這個工作他十分上心。
與此同時,在民樂村裡,村民王瑞珍正在廚房往鍋裡添水做飯,她說:『一會就能聞到飯香了,現在好米配好水,做飯都比以前來勁兒!』
位於海倫市南部的民樂村由3個自然屯組成,總人口1960人,貧困人口342人。鄉黨委書記陶力華介紹說,民樂村飲水安全鞏固提昇工程於2017年7月開工建設,水廠建成後,一井管多屯,井深打了104米,每小時出水15噸,管網就鋪設了16692米,自來水通進了550戶人家。
如今,全省鄉村的貧困群眾同民樂村村民一樣,都吃上了這樣的安全水、放心水。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的重要指示要求,重視和加強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加大投入力度,落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是省委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也是全省鄉村振興規劃的重要內容。
省委書記張慶偉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專項匯報並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多次就此項工作做出專門批示,明確提出:『從2017年起兩年內解決全省所有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018年,省委組織部開展扶貧領域農村飲水安全專項考核,對農村飲水安全涉及的8個市(地)14個縣區進行考核,有效確保年度工程建設任務完成。2019年,省政府將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昇工程作為全省重大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將其列入全省『百大項目』進行重點推進。
破解資金難題,多頭『引水』集中『放水』
解決水問題,先要解決錢問題。
據省水利廳提供的數據表明,2005年~2018年,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122.74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51.17億元,債券資金28.68億元,省級財政資金25.79億元,地、市級財政資金16.21億元,涉農整合資金0.88億元。僅2018年,全省就下達省級投資19.74億元,縣級自籌資金5億元,用於解決322.3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工程建設惠及5826個村屯,貧困人口8.08萬人。
采訪中可以看到,我省改水資金『多頭』來,向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昇工作集中『放水』。
蘭西縣水務局副局長王偉軍介紹:『蘭西縣紅星鄉以前全是單井單屯,這種供水形式弊病很多。去年縣裡投資659萬元,為紅星鄉建設集中供水工程,該工程建成後解決了3個行政村24個自然屯8357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像這樣的集中供水廠,蘭西縣今年新建了3處、擴建了1處,總投資3331萬元。
投資力度前所未有、建設成就也前所未有。我省各地黨委政府積極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不等不靠,在資金籌措上想方設法,各顯其能。
2018年,在向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目標衝刺的節骨眼上,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海倫市在當年4月就已完成了兩批次、總投資15995.63萬元的工程招標;在國家級貧困縣蘭西縣,到2018年10月底完成投資27809萬元,773個自然屯通上自來水,全縣3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省級貧困縣綏棱縣,在當年5月31日前就完成了全部建設任務;牡丹江、鶴崗兩市更是走在全省前列,所屬各縣(市、區)在去年10月底前就實現了全覆蓋。
資金到位,各地改水工程順利推進。2017年至2018年兩年間,通過新建、改造水源井和自來水管網、加裝除鐵錳的水處理設施等方式,我省共解決了24.3萬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輻射受益村屯11151個,受益人口606萬人,超過全省農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多人付出多人忙
自入夏以來,我省雨水不斷,這給張艷龍的施工隊造成不小的困難。張艷龍是海倫市海北鎮一處在建水廠施工的項目經理,施工屢遇大雨,為了施工安全他們想了不少實招。
張艷龍遇到的困難,是所有工程建設者過去幾年的日常。特別是2018年年底的那個冬天,全省水利人都記憶猶新。
為了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省28個貧困縣的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在寒風中,我省全體水利人和時間賽跑,爭奪施工的最後黃金季。打井、穿管、建井房、安裝淨化設備,到處都是一片緊張忙碌的場面。各地紛紛創新工作方法,想實招、辦實事,抓早、抓准、抓實、抓快。終於,在新年鍾聲敲響之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家裡都通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障井房和水廠的安全,讓放心水從『水源頭』安全到達村民家的『水龍頭』,連續兩年,依據飲水安全界定標准,我省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狀況進行精准識別,並建立了『一村一冊』『一屯一冊』飲水安全臺賬。圍繞水質這個關鍵問題,省水利廳要求各地務必嚴把管材質量關,杜絕水體二次污染,並加強水源地保護。在采訪中記者見到,各地新修建的供水廠周邊環境清潔無污染,水廠外牆上都設立了水源地保護標識,有些還進行了美化。
海倫市西安村的常忠貴是一名貧困戶,他做了12年的井房水管員。他說:『每天早中晚放三次水,一到周末,就開始清洗過濾罐,兩個小時就洗乾淨了。』
蘭西縣疾控中心檢測檢驗中心近兩年新增加了扶貧水的檢測項目,去年檢測1900多份,檢測結果表明,新的水源工程水質好,符合國家關於飲用水指標的相關規定。
據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負責人介紹,省水利廳在今年4月下旬對全省20個國貧縣進行了全覆蓋暗訪,將涉及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隱患的195個問題納入省級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整改臺賬,進行重點督導,其餘問題由地市建立臺賬,督促整改落實。截至6月30日,省級臺賬已完成126個問題的整改工作,完成率65%。其中,巴彥等14個縣(市、區)已全部整改完成。
『自來水』通村入戶解決了貧困村民吃水難,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在為貧困地區改水引水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意外收獲。 2017年,在勃利縣勃信村距離村子3.2公裡的地方打一眼新水井,出水時發現這裡的水屬於天然高鍶弱鹼性水。這裡的村民不但喝上了甘甜的放心水,村裡還為此開始琢磨做起『水產業』。
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從解決群眾吃水難、用水難入手,把落實、鞏固、提昇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確保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工作落到實處,黑龍江,正在這條建造民心工程的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