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豐收時節,稻浪金黃。
方正縣松南鄉工業園區,一座嶄新的廠房十分醒目——這是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於9月初建成的稻米加工『智能廠房』,車間內全自動生產線將稻米加工從脫殼、谷糙混分離、色選、拋光到裝袋……全部自動化完成,稻米加工從傳統的機械化生產方式邁進了智能數字化時代。
『目前生產線正在進行試生產,稻米加工的整個工序完全由機器人完成!』秋然米業公司董事長顧冰松帶領記者走進生產車間,『我們引進的是日本佐竹碾米機及國內目前最先進的紅外色選設備,新組建的生產線全自動化程度高,對稻米的加工精度高,生產出的大米不破壞營養成分,另外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出米率高!』隨著生產線上機器作業聲隆隆作響,一粒粒稻粒在機器中不停地翻轉,經過38道工序後一粒粒白色的大米裝袋、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隨著這條稻米加工生產線的建成,秋然米業年加工能力提昇到60萬噸,生產能力佔全縣總產量的50%以上。
不但稻米加工設備實現了數字化,今年方正縣的水稻種植也在嘗試『雲管理』,『我們已在全縣「一帶八區」布置了24個視頻監測點,覆蓋20萬畝水稻田,通過視頻監測點實時掌握作物長勢、株高、養分狀況、灌層溫度、環境溫濕度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方正縣現代農業生產與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劉志發告訴記者,方正縣還運用衛星、無人機、地面傳感器、高清攝像頭等設備,對農作物長勢、地塊養分、病蟲害、產量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及時預警。另外,針對合作社和種糧大戶,他們建設了農田數字化灌區試點,通過稻田裡布置的傳感器,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知道稻田裡的水量、水溫情況,動態掌握需水情況,並通過家裡電腦、手機等終端直接控制渠系閘門,實現遠程給排水控制。
互聯網給現代農業提供了數字化變革的可能,在拓寬大米銷售渠道上也給方正縣帶來了全新的機會。
今年6月,方正縣與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聚劃算開展戰略合作:聚劃算深度改造農產品供應鏈的新計劃『聚土地』,將這裡作為該項目的首批目的地,推動『機械化農業』向『數字化訂單農業』昇級。在這個項目下,消費者通過1元預售提前預定今秋新米,也可以購買月卡承包一整年的大米,到9、10月份稻米成熟,聚劃算將協同方正縣政府,督促相關農場按照約定品質發貨,最快48小時就能從農場到餐桌。這種合作模式,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農產品『一掃而空』,避免了農產品的滯銷風險,不僅周轉效率提高,也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如今,方正大米從種植、加工直至銷售全流程實現了數字化,這種規模化、標准化、功能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現代農業產業模式,正奮力譜寫『數字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