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與祖國同行 匯龍江群英】70年70人之劉永坦:戰略科學家的強國之夢
2019-10-07 13:57:3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7日訊 (記者 王春穎)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著名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奠基人和引領者,1991年和201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40年來,劉永坦率領團隊全面自主創新,實現對海新體制探測理論、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制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的基礎上,陸續攻克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揮的系列國際性技術難題,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領跑』世界,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和伯明翰大學進修和工作。在他參與到重大科研項目『民用海態遙感信號處理機』的研制工作時,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的雷達雖然有『千裡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於研制新體制雷達,從而使『千裡眼』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1981年的金秋,進修結束後的劉永坦立刻起程回國。此刻,他的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1982年初春,劉永坦專程趕赴北京,向當時的航天工業部預研部門領導匯報。預研部門的領導當場拍板支持劉永坦,希望他迅速組織科技攻關力量,早日把新體制雷達研制出來。也是在這一年,劉永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這是一場填補國內空白、從零起步的具有開拓性的攻堅戰。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數千次實驗、數萬個測試數據的獲取,劉永坦主持的航天部預研項目『新體制雷達關鍵技術及方案論證』獲得豐碩成果,系統地突破了傳播激勵、海雜波背景目標檢測、遠距離探測信號及系統模型設計等基礎理論,創建了完備的新體制理論體系。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為中國新體制雷達研制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礎。1986年7月,航天工業部在哈工大舉行了新體制雷達關鍵技術成果鑒定會。50多位專家一致認為:『由於主要關鍵技術已經突破,證明原定方案是可行的,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完善雷達系統設計並建立實驗站的條件。』從此,新體制雷達從預研項目被列為國家科技應用與基礎研究項目。

  劉永坦認為僅僅『紙上談兵』是不夠的,國家真正需要的是進一步建立有實際意義的雷達實驗站。1986年,劉永坦開始主持『新體制雷達研究』,再一次出發,為研制成完整的雷達系統而奮力拼搏。從1987年開始,劉永坦和他的團隊還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新體制雷達研制工作。他們與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有關研究所聯合成功研制了中國第一臺逆合成孔徑實驗雷達,為中國雷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主帥,劉永坦承擔著比別人更加繁重的工作。雖說有了當年在農村的磨礪,他並不認為工作有多辛苦。可即便如此,他們在外場做試驗的勞動強度也遠非常人可比——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常常由於趕不上吃飯而用面包充飢,困了就倒在實驗室的板凳上湊合一覺……超負荷的腦力和體力付出,鐵打的漢子也會被擊倒,疼痛難忍的腰間盤突出曾讓他幾個月不能行走。有一次,在攻克某個關鍵技術時,他終於因為長期勞累而倒在了現場。上不了『前線』,就『運籌』於病床之上,劉永坦硬是躺在床上,堅持和大家一起『奮戰』,終於打敗了擋在必經之路上的『攔路虎』。

  1989年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部對海新體制實驗雷達。1990年4月3日,劉永坦他們首次完成了我國對海面艦船目標的遠距離探測實驗,標志著新體制雷達技術實現了我國對海探測技術的重大突破。1990年10月,國家多個部門聯合舉行的鑒定會宣布:『新體制雷達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1991年,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7年,新體制雷達被批准正式立項,哈工大作為總體單位承擔研制工作,這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次。『能為國家的強大作貢獻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和使命。國家把這麼重要的項目交給我們做,這是我們最大的榮耀。』劉永坦說:『情懷和理想對一個知識分子來說纔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團隊成員盡管清貧,盡管每次去外場常常要乾兩三個月後纔能回來休整幾天,卻依然乾得有勁、覺得光榮。』

  為了解決國家海防遠程探測的迫切需求,必須研制具有穩定、遠距離探測能力的雷達,然而,從原理到工程實現涉及電磁環境復雜、多種強雜波乾擾等國際性技術難題。面對世界各國均難以逾越的技術瓶頸,劉永坦帶領團隊,歷經上千次實驗和多次重大改進,對長期以來困擾雷達的諸多威脅提供了有效的對抗技術措施,終於在本世紀初形成了一整套創新技術和方法,攻克了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揮的系列國際性難題。劉永坦和他的團隊在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與國際最先進同類雷達相比,系統規模更小、作用距離更遠、精度更高、造價更低,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標志著我國對海遠距離探測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劉永坦卻從來沒有『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他始終不忘初心,一直踐行著身為知識分子的強國夢想和愛國情懷,凝聚了一支專注海防科技創新的『雷達鐵軍』,培養了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等一批科技英纔,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學、科研一線,繼續為我國築起『海防長城』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