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7日訊 (記者 楊帆) 23歲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8歲被破格聘為采油技師,35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從2001年研制『上下可調式盤根盒』獲得大慶油田公司重大技術革新成果獎和2002年的國家專利開始,39歲的劉麗共收獲創新創效成果50餘項,國家專利9項,6項革新成果全廠推廣應用。她就是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采油工劉麗,她的事跡被載入《中國改革先鋒》、《中華傑出青年大典》等書刊中,被譽為采油行業的『活電腦』。
現在,大慶油田的每一個采油班組都有一套采油工崗位操作卡,每張卡上都有『風險提示』、『應急處理』、『操作程序』三個部分。這本包含50餘項操作程序的操作卡就是劉麗主編的。有了它,采油工們在進行某項操作之前,只要溫習一下卡片上的內容,就能夠對自己應該采取的正確操作方式、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風險發生後應該采取的應對步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無論是操作方式還是潛在風險,有些是劉麗親身經歷的,而更多的是劉麗聽說的。對於那些聽說的,她總會拿筆記下來。
劉麗的愛人杜守剛是一個采油隊主管生產的副隊長,因為油田24小時生產,因此,經常會有電話在下班後打來。每次聽到丈夫在電話中談工作,劉麗都要追問一句:哪口井?有什麼問題?夫妻倆經常會就生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
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劉麗就一直保持著這種隨時思考、隨時學習的勁頭。
20年來,劉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而這些也讓她的工友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電泵井便攜式防噴管消蠟設備解決了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困擾采油工的高空作業之險;上下可調試盤根盒,讓采油工戶外作業的時間從過去的40多分鍾縮短為10分鍾,盤根使用壽命也從1個月增加到3個月……
1997年是劉麗的轉折之年。這一年,她參加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采油工種的比賽並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績。比賽中,在『油機更換皮帶』環節,劉麗背著35公斤重的皮帶爬上兩米高的作業平臺完成作業,只用了15秒。這一紀錄,至今有效。
現在,她的工作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以她名字命名的『劉麗工作室』,主要任務是培訓青年職工、輪崗職工,同時還要參加油田公司各個層面的培訓、鑒定等工作。雖然不再參加這類比賽,但她的弟子們卻在各個賽場上延續著她的奇跡。2003年至今,劉麗已經培訓各級、各類員工3000多人,她的徒弟趙海濤連續兩年在大慶油田采油工技能比賽中獲得第一名,76名『劉門』弟子被評為公司、廠級技術能手,46人被聘為高級技師、技師。
劉麗,這個『技校中走出來的專家』,始終以執著的姿態綻放在采油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