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訊 為充分發揮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綠色食品品牌疊加效應,將代表我省農業資源優勢的綠色食品和代表獨特地域特征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我省農產品競爭力,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綠色食品融合發展力度,出臺《農產品地理標志與綠色食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大力促進生態優勢有效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優勢,推進農產品質量昇級,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主要農產品地理標志基地基本實現綠色生產。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企業81家,總數達到244家,新增使用綠色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雙標志企業155家,均遠遠超過全年的任務目標。
記者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了解到,為推行統一的『雙標』使用形式,我省制作了《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組合使用推薦樣例》,建立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積極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區域,尤其是授權企業的綠色食品認證工作,現已完成40個新申報綠色食品產品的現場檢查和材料審核工作,涉及基地8萬多畝,為綠色食品產品和基地融合創造了條件。在蘿北縣,以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為載體,推進與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融合發展,建立融合發展示范基地1.5萬畝,豎立標志牌,規范標准化生產。在東寧市,以東寧黑木耳為重點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與綠色食品融合發展,在東寧市各鄉鎮主要基地都設立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與綠色食品融合發展標牌,規范生產,提昇產品標准化水平。
同時,大力開展魚類為主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與有機食品融合發展工作,現已有鏡泊湖紅尾魚、石人溝鯉魚、連環湖?魚、連環湖鱖魚、連環湖麻鰱魚、五大連池鯉魚、五大連池鰱魚、五大連池鯽魚、五大連池草魚等9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了有機認證,形成了有機生產基地的『雙標』整體覆蓋。在綠色食品集聚區,經過資源普查,確定了一批適合融合發展的農產品,積極推動其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登記工作。截至目前,已受理1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登記申請,其中,中藥材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