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江米香引賓朋產銷實現面對面 40餘位來賓分赴五常建三江考察
2019-10-14 07:41: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晨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4日訊 金谷飄香,賓朋滿座。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稻米行業從業者,踏上了這片生機勃勃的黑土地。11日,多省來賓組成兩組考察團,共計40餘人兵分兩路,分別深入到聲名遠播的五常市和農墾建三江,親臨水稻收獲、整地、倉儲、加工現場,感受我省水稻產業鏈的標准化、精細化和專業化,實現了產銷雙方面對面。

  在五常,綠色有機的生產環節、精細專業的加工程序、全面智能的物聯網系統,令考察團成員嘖嘖稱嘆。

  『五常大米市場品牌價值達到677.93億元,位列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五常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伊彥臣自豪地介紹。

  伊彥臣說,為了保證大米質量,五常市建立了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開發建設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設立163個農業定向監測點,將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系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平臺、農業政策諮詢平臺、農業三級科技推廣服務平臺等10餘個子平臺納入物聯網管理系統,集中對土地確權、農業、林業、水利、農機、畜牧、氣象、國土等相關部門信息進行管理,實現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全程信息化,促進了五常大米品牌價值的明顯提昇、稻農收入的顯著增加。『五常大米的價格優勢讓稻農嘗到了甜頭,更有利於在種植環節保證質量。』

  對於外地米企經銷商來說,如何買到真正的五常大米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

  伊彥臣指著一個綠色的防偽標識說:『五常市政府全面打造五常大米從農田到餐桌的完整生態溯源系統。包括「三確一檢一碼」,即確地塊、確種子、確投入品;質量檢驗和溯源碼標識,通過溯源體系,五常大米逐步實現從種植到收割、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監控。消費者可通過客戶端查詢購買的五常大米真偽。』

  現場考察團成員紛紛拿起手機,嘗試掃描五常大米溯源標識。現場討論諮詢的氣氛熱烈。來自甘肅省的米業經銷商激動地說:『好米不怕貴,就怕摻假。這個由政府背書的溯源碼系統,幫我消除了代理五常大米的顧慮。』

  一直以來,大米加工是實現水稻從原糧到大米產品的重要環節,如何在加工環節保證稻米的品質不流失,成為本次考察關注學習的重點內容。

  黑龍江五常金禾米業有限公司一直是原糧現代化加工的佼佼者。在金禾米業的加工車間記者看到,稻谷從車間外部立筒倉直接進入生產線,經過幾十道工序自動化作業,直接產出精米。作業過程噪音小、精度高、衛生清潔,每條生產線只需2名操作工人。董事長李雲峰介紹,金禾米業加工基地總佔地4萬平方米,擁有制米生產線3條,年設計加工能力30萬噸。采用碾、刷、拋、選全流程加工方式,加工設備和配套設施均為國內一流。

  考察團成員走在金禾米業水稻田上,一個『五常大米私家專享』的牌子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原來在金禾米業的歐盟有機富硒鴨稻基地,有一畝地由大名鼎鼎的馬雲私家認購了,今年水稻長勢良好,目前正處於晾曬階段。

  李雲峰說:『我們為所有認購水稻田的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專享認購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高端私人訂制模式,這也證明了五常大米得到了更多高端人士認可。』

  『百聞不如一見,這次考察是一次實地「溯源」五常大米生產過程的行動。』浙江省黑龍江商會副會長李承艷說。

  另一組考察團成員在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真切地感受了『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這句話的分量。

  園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園區考察,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收獲時節,大部分科研人員忙碌在稻田裡,觀察記錄收獲指標,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據了解,一年來園區開展農業科研試驗示范項目50餘項,集中在良種、良法、良田、綠色植保技術方面開展研究。建立了優質品種高產高效栽培的技術體系,做到水稻由增產到提質的轉變。以中科院院士張啟發為首的『綠色超級稻院士工作站』將通過改良優質水稻品種,探索『高產、高效、生態、安全』水稻種植體系配套栽培模式。

  考察結束當天,甘肅省糧食物資與儲備局的工作人員說:『這次在黑龍江考察受益匪淺,我們可借鑒龍江大米的生產、管理和科研經驗,發展甘肅的糧食產業。將與黑龍江省積極開展營銷合作,將黑龍江的好大米帶進甘肅,送上百姓餐桌。』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