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孫吳縣:漢麻『開道』 蹚出"一主三輔"特色路
2019-10-24 09:4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莊園 王原龍 馬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24日訊 (記者莊園 王原龍 馬悅) 在孫吳縣沿江鄉的一處漢麻種植基地,合作社社員們正在忙著將一人高的漢麻收割打捆,一輛輛滿載著漢麻的大貨車整裝待發,每個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幾個月後,這一批漢麻將被來自浙江金華的漢麻加工企業收購。這是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走進孫吳縣時看到的景象。

1990年孫吳縣西興鄉平度村開展新農村建設。 孫吳縣委宣傳部 提供

原孫吳縣亞麻原料廠。 孫吳縣委宣傳部提供

  『今年我們合作社共種植了4000畝的漢麻,雖然受到天氣影響,但收成好的地塊每畝仍能出產漢麻6噸左右,價格走勢也非常好,明年我們可能還會增加種植漢麻的面積。』孫吳縣哈屯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躍龍告訴記者。


  王躍龍回憶,過去農民都是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多少錢;近些年,政府出臺多項利好政策,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現代農業。他們由214戶農戶組建了合作社,通過土地連片種植,搞規模經營,合作社效益越來越好,規模也越來越大。去年,合作社僅漢麻收益大約就有400餘萬元,幫助許多貧困戶脫貧過上了好日子。

  孫吳地處北緯49度,屬高緯寒地,跨四五六積溫帶,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獨特,適合漢麻日曬夜露的成長習性。漢麻分裂度和麻束斷裂比強度高、麻束纖維強力高、纖維素含量高,木質素含量低,明顯高於國家標准1~1.5倍,被業界稱為『寒地工業大麻』『絲絨麻』。孫吳縣上世紀就有幾十年種植亞麻的歷史,亞麻種植和粗加工規模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一度佔有全國市場很大份額。從2012年開始,全縣試種漢麻500畝,到2017年發展到10萬畝左右,2019年種植面積達到13.2萬畝,成為全國種植漢麻面積最大的縣份。

漢麻收割 。

農民們正在田裡打捆豐收漢麻。

  據孫吳縣政府副縣長徐永新介紹,今年,孫吳縣依托獨有的區位優勢、物候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思路,推進以漢麻產業為主,大果沙棘、食品大豆、安格斯肉牛產業為輔的縣域產業發展,推動優勢資源轉化為振興發展的特色主導產業。作為省級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國家級重點公益林建設示范區,孫吳縣還先後被中國經濟林協會、中國麻紡織協會和中國特產協會分別授予『中國大果沙棘之鄉』『中國漢麻之鄉』和『中國安格斯肉牛之鄉』稱號。

  未來幾年,孫吳縣將緊緊抓住國家支持東北振興和興邊富民機遇,堅持在脫貧攻堅鞏固提昇、建設全產業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抓好『一主三輔』、工業經濟提檔昇級、旅貿物流產業、城鄉統籌發展、生態建設、深化改革、民生事業、社會和諧穩定十個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地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