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嘉蔭:美麗祥和新『龍鄉』
2019-10-24 09:58: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悅 莊園 王原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24日訊 (記者馬悅 莊園 王原龍) 深秋時節,天高氣爽,風景如畫的嘉蔭縣游人如織。他們在這裡品美食、住民宿、賞佳景,盡情放飛思緒。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走進嘉蔭。

嘉蔭縣燎原村面貌。

游客在嘉蔭賞冰樂雪。

在嘉蔭江邊廣場舉辦的精彩活動。


  今年52歲的宋德輝,是土生土長的嘉蔭人,在嘉蔭縣燎原村經營著一家民宿,『這幾年嘉蔭旅游越來越火,生意特別好,家裡的地都承包出去了,一年能掙兩份兒錢,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宋德輝對記者說。的確,以往的嘉蔭縣只是個寒冷的邊陲小鎮,這裡只有90天的耕種時間,收成少而且非常辛苦。像宋德輝這個年紀的人基本都做過一件事,那就是在嘉蔭的江邊廣場用望遠鏡看對岸俄羅斯,當時大家都羡慕地說『啥時候咱們也能像他們一樣住上那麼好的房子,用機車種地呢?』如今嘉蔭的發展變化,遠超出了大家當年的期待。

當年嘉蔭縣百貨大樓。

如今嘉蔭縣百貨大樓。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嘉蔭縣率先實行了『創業小額貸款+扶貧擔保基金』模式,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投入1000萬元,撬動信用社小額扶貧貸款1億元,帶動扶貧產業項目146個;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十二年免費教育;對14所城鄉學校基礎設施進行了新建或改擴建,在全縣實施了營養餐和免費校服工程;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100%,農村常住人口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縣』的目標;累計為全縣城鄉4206戶6763人發放低保資金2188萬元,發放高齡津貼、殘疾人補貼、孤兒生活費、失能半失能護理補貼316萬元。順利完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並軌工作,為符合『4050』條件的人員重新安置了就業崗位,解決了體制轉軌就業遺留問題,登記失業率3.88%以內。

嘉蔭恐龍公園中的巨型恐龍雕塑。

嘉蔭縣江邊老碼頭。

嘉蔭縣小學素質教育課堂。

幸福的嘉蔭縣小學生。馬祖明攝

  嘉蔭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世界恐龍最晚滅絕的地方,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恐龍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影響廣泛,同時嘉蔭擁有深厚的恐龍地質文化、邊境界江文化、鄂倫春民俗文化、知青墾荒文化……近年來,嘉蔭堅持旅游強縣發展戰略,每年舉辦嘉蔭恐龍文化節,開發文化資源,展示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名城,提高『中國第一龍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和實現文化旅游事業大繁榮大發展。如今,『到嘉蔭傳「佳音」』不再是一句口號,通過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嘉蔭已經成為黑龍江北部旅游的經典路線,聲名遠播。

嘉蔭縣教育系統素質教育提昇年文藝匯報演出。

嘉蔭縣全貌。李紹軍攝

  這座安靜的邊境小城,生態優美,百姓富足。外地人流連忘返,本地人也都自豪地說,哪都不如咱們『龍鄉』,好山好水好地方!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