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8日訊 她用近30年歲月的堅守,攻克了讓衛星快速實時傳回海量信息這一世界難題,實現了高軌衛星對地高速激光雙向通信試驗的圓滿成功。她就是『龍江十大巾幗楷模』——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博導,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譚立英。
30多年前,用激光光束在空間架設傳輸『光纜』在國人看來無異於是天方夜譚。當時年僅27歲的譚立英憑著一股子年輕的銳氣,選擇了迎難而上。
沒有外界支持,就意味著沒有科研經費來源。譚立英和愛人從學校借來一間簡陋的地下室,將實驗室報廢的儀器撿來重新組裝,拿出家裡的積蓄和微薄的工資向著心中的夢想邁進。
靠著簡陋的設備完成了衛星激光通信的概念研究和單元技術研究,並初步掌握了關鍵技術。在之後的20多年裡,譚立英為之幾乎傾盡全部心力。在工程項目測試攻關階段,她帶領團隊常常夜以繼日一乾就是幾個月。樣機對振動和溫度都非常敏感,他們只好選擇在後半夜調試。那時,大家常整夜睡在實驗室,幾個人輪流調試……功夫不負有心人,譚立英率領的哈工大衛星激光通信團隊因此摘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30載執著攻堅、自主創新,譚立英所在的團隊實現了衛星激光通信終端從無到有、從重到輕、從高速到更高速、從低軌到高軌的重大跨越,構建了高軌、低軌和地面的激光通信試驗試用體系。2016年,譚立英帶領科研團隊創辦了哈工大衛星激光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可年產百餘臺套衛星激光通信終端。經過20多年相互磨合,譚立英不僅培養了一支過硬的科研團隊,也打造了衛星激光通信產品的上下游產業生產鏈。
盡管科研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高度,但這僅僅是序曲。譚立英的目標是在太空圍著地球建一個無線光網絡,實現全球實時高速通信,讓國家整個信息傳輸能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譚立英說:『這就是我的夢想,我願為實現這一夢想而不懈奮斗,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