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綠色制造名單,我省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十餘家企業在列,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被列入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名單。綠色制造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要求,隨著我省轉方式調結構步伐的加快,綠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漸凸顯。推動綠色制造,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改變傳統制造業生產模式,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工業強省的必然選擇,是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砝碼。
一、推動綠色制造要加強宣傳輔導,培育更多守綠創綠企業
企業是綠色制造的載體,是最終落實責任的主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在企業思想深處紮根。一是選樹典型企業作榜樣。加大對綠色制造走在前列企業的宣傳,尤其要宣傳綠色制造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更多企業了解綠色制造有益社會、造福後代、利顯當代,使其真正意識到綠色制造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是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二是組織企業學習政策解讀。針對一些綠色制造政策,企業還存在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的狀況,應組織企業進行相關的學習討論,使企業了解政策動態,知曉市場前景,起到政策引領和指導作用。三是增加綠色制造學習交流活動次數。目前全國性綠色制造交流培訓活動還不夠,不能滿足地方需要,應更多組織分區域、分行業等有側重、有指向的學習交流活動。
二、推動綠色制造要增加扶持配套,激勵企業改建積極性
我省工業綠色制造體系申報還存在數量少、積極性不高的情況,除了思想觀念有束縛以外,政策配套缺失是關鍵。一是資金配套要補齊。企業進行綠色制造體系申報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如果申報不成功,該成本沈沒不能帶來任何收益;如果申報成功,省級配套資金支持為零,只有相關榮譽稱號,大大影響企業申報積極性。對此,我省綠色制造資金激勵政策可以分層次、分級別、分階段進行匹配,或者創新形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另外,企業逐利性決定成本嚴控,企業申報綠色制造體系有投入,如申報結果不理想,成本又收不回,則企業主動申報力度就會減小,因此可以根據企業申報次數和中標程度,分等級給予實報實銷。二是服務配套要跟上。申報諮詢服務要加強,很多企業申報經驗不足,應組織申報輔導活動,指導企業完成標書。還要創新技術諮詢服務,一些企業『重申報,輕創建』,除主觀不重視之外,『不會建』佔比很大,應開展創建技術諮詢服務,提昇企業綠色制造的動力和能力,解決企業『想做不會做』的問題。
三、推動綠色制造要豐富管理手段,加大源頭引導力度
深入推進綠色制造應考慮增加管理手段。一是管理軟手段與硬手段相結合。軟手段為激勵手段,借鑒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本』方式,政府主管部門跟企業要『親』,不是對抗或服從的關系,而是榮辱共擔的合作與服務關系。硬手段為強制手段,要用法律的形式賦予,針對企業必須開展的清潔生產依法執行。既不失管理柔性又不偏離初衷,利於工作深度開展。二是企業綠色生產自願空間差異化設置。有社會責任感及長遠思略的企業家,本身就會主動執行綠色標准,可以給予更多的自主權,充分信任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示范。對於自律性差或思想意識不夠進步的企業,就要縮小自願空間,避免綠色執行有偏差。三是提高管理硬件先進性。置辦可實時監測污染指標的先進設備,優化檢測手段,減少滯後的改進管理。
四、推動綠色制造要鼓勵創新研發,以科技力量助推綠色躍昇
綠色制造對技術的依賴程度很高,要穩步規劃、多方鼓勵、高效落實。一是搭建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部門互通平臺。我省具備較強的科研實力,有哈工大、哈工程、703所等高校科研院所,還有哈電集團、哈飛集團、中國一重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這些軟實力要充分利用,企業可將研發中心直接設立於高校等科研部門,實現以項目為中心一體化打造。二是企業研發投入財稅減免鼓勵。針對企業的研發行為要大力支持,有咬住短板不放松的精神,從財政稅收、綠色通道等給予有效扶持。三是多手段激勵創新人纔顯身手。對居留我省的優秀人纔要為其出政策、搭平臺,讓人纔有勁用得上,有理想見得到希望,鼓勵創新實乾精神,解除人纔後顧之懮,使其全心投入到研發工作當中。
五、推動綠色制造要支持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拓寬綠色制造途徑
我省傳統產業佔比大,綠色化改造有較大的空間。一是鼓勵支持傳統產業積極申報綠色制造資助項目。在申報前、申報中、申報後全程給予指導和關注,尤其是落選後的問題反饋。很多企業和園區能積極參與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的申報,但在自評合格、第三方評價合格後,仍入選不進綠色資助項目,企業和園區有困惑,更有改進的意願,寄希望於再次申報成功,如果對其未入選的原因和存在的差距及時予以反饋,利於下次有針對性地補充和完善,提高其中標率。二是鼓勵綠色金融支持改造項目。創新利用好綠色信貸、綠色基金,增加企業綠色化改造的融資途徑,減輕項目資金籌備壓力。三是有重點分階段推進綠色化改造。很多綠色化改造屬於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工期長、見效慢,應重點推進影響大、污染重的產業先行改造,逐步實現綠色化改造的全面完成。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