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摘編
2019-11-12 11:07:0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紫謙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把穩政治方向 支持依法履職

  中共哈爾濱市委員會

  近年來,哈爾濱市委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有效開展工作,推動哈爾濱市民主法治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是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市委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得到持續加強。切實加強市委對人大工作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健全市委領導人大工作機制。

  二是把市委中心工作與人大立法工作有機結合,地方法規對振興發展的保障和推動作用明顯增強。及時向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議,指導支持市人大立管用的法、立小而精的法、立特色鮮明的法,提高地方立法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把市委領導與人大監督有機結合,依法監督的嚴肅性實效性進一步凸顯。支持人大綜合運用法定監督手段,創新監督方式,提高監督剛性。市委常委會決定,建立人大代表對市政府民生項目投票確定並實施監督的工作機制,每年從市政府民生項目中確定一批重點事項,開展人大代表全程監督。

  四是把市委部署與人大決定有機結合,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高。支持市人大常委會健全完善重大事項決定工作機制。把市委的主張、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制度,變成全市人民的統一行動。

  五是把黨管乾部與人大任免乾部有機結合,風清氣正的用人導向更加鮮明。凡應由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任命的乾部,在市委討論前都征求市人大主要領導的意見,討論決定後及時向市人大提交推薦人選說明,通報組織部門考核結果。

加強黨的領導提昇新時代人大工作水平

  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員會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探索新時代黨對人大工作領導的新途徑,推動了人大工作全面上水平。

  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確保人大工作在黨委領導下堅強有力。堅持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加強人大政治建設,正確把握黨委決策與人大決定的關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權,確保人大從制度上和法律上貫徹落實省市委人事安排意圖和重大決策部署。

  堅持圍繞中心壓任務,確保人大工作與市委決策部署同向發力。推動人大工作向經濟建設聚焦發力,市人大常委會班子實施了『包縣區、包黨建聯系點、包企業、包項目』四維分工法,負責聯系和指導縣(市)區及規模企業,幫助落實重點項目,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推動立法質量不斷提高。動員組織群眾圍繞市委提出的工作目標獻計獻策,2016年以來,共收到代表意見建議761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一批重點建議得到落實,代表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9.5%。

  堅持強化監督出題目,確保人大工作在推進問題整治上與市委形成合力。把提高人大監督精准性作為支持人大工作的重點,突出抓熱點,推動人大圍繞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關系全市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進行監督;注重抓質量,根據議題內容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會前學法,確保審議時言之有據;強化抓機制,由事後轉向事前事中監督,強化剛性約束,保障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共牡丹江市委員會

  近年來,牡丹江市委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大局履職盡責,形成了『一盤棋抓改革、一股勁謀發展、一條心乾事業』的生動局面。

  一是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督促指導各級人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等制度,始終把人大工作置於黨委領導之下。切實加強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出臺實施《物業管理條例》《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有序推進城市綠化、飲用水水源保護立法工作。

  二是支持人大服務振興發展大局。強化人大依法監督,城鄉環境、交通秩序、房產辦證、法院執行、公益訴訟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支持市人大開展專題詢問,探索運用『剛性』監督手段,監督『一府兩院』改進工作。支持市人大圍繞貫徹執行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展人大代表約見活動,以鋼牙啃硬骨頭斗爭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三是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抓『代表機關』建設,出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21條』政策,對優秀農民人大代表給榮譽、給待遇、給位置,推動『代表機關』建設由『理論』向『實踐』轉變。抓代表履職能力提昇,全員輪訓市縣鄉新任人大代表。抓代表建議督辦落實,及時將執行結果向人大通報。抓代表履職行為規范,嚴格落實人大代表退出機制。

擔當作為開創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中共佳木斯市委員會

  近年來,佳木斯市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人大工作得到全面加強。

  一、堅持『四個引領』,加強市委對人大工作的領導。突出思想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謀劃人大工作,形成了尊重、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職權的氛圍。突出政治引領。明確支持人大開展工作的具體措施,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突出重心引領。促進市人大黨組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突出制度引領。健全市委領導人大工作機制,推進人大工作規范化。

  二、推動『三個作為』,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責。推動人大敢作為。促進人大運用法定手段解決發展難題。推動人大善作為。組織人大對新舊動能轉換、『三大攻堅戰』等工作開展『三察』,促進了人大職能發揮。推動人大代表能作為。持續抓好『人大代表之家』平臺,認真督辦人大代表意見建議。

  三、強化『三個保障』,創造人大依法履職良好條件。強化隊伍保障。把人大乾部的配備、培養、使用和交流納入全市乾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促進人大機關乾部互動交流。強化組織保障。健全完善人大機構設置,及時設立法制委、法工委和社會建設委員會,成立人大監督協調委員會。加強縣鄉人大常委會機構設置,縣鄉人大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強化經費保障。積極改善人大辦公條件,優先保障人大工作經費,確保人大工作順利開展。

發揮人大優勢助力轉型振興

  中共大慶市委員會

  大慶市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實把人大工作納入市委總體布局,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全面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與時俱進拓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大慶的生動實踐,為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一是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制定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加強人大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完善市委書記直接聯系人大工作、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列席市委常委會會議等制度,定期聽取人大黨組工作匯報,及時研究人大工作重要事項,形成在市委統一領導下人大工作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面。二是以服務轉型振興為中心,圍繞產業發展、國企改革、環境整治、脫貧攻堅等領域,連續3年開展『發揮人大作用、推進全民創業』活動,組織市、縣人大聯動實施精准扶貧視察和專項工作審議,充分發揮人大助推改革發展職能作用。三是以促進民主法治為主線,組建法工委、承接地方立法權,先後出臺《物業管理條例》《露天市場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促司法機關加強民事執行制度建設、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持續推動人大引領法治大慶建設進程。四是以嚴格依法履職為保障,堅持把代表工作作為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礎和現實依托,建立完善人大代表常態化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紮實開展代表進社區、代表接待日、代表活動日和代表持證視察等活動,不斷提高人大代表履職水平,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

堅定不移推動人大工作創新發展

  中共雞西市委員會

  雞西市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做好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

  把牢政治方向,始終將黨的領導貫穿於人大工作全過程。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人大工作機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監督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定期聽取人大工作專題匯報,討論決定重要事項,重大決策充分聽取人大意見。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發揮立法主導作用,依法履行監督職能,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尊重和維護依法選舉表決的結果。積極為人大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為市人大常委會增設專委會機構,核增職能和職數。注重人大乾部培養交流,不斷改善人大工作條件,各項經費給予足額保證。

  砥礪奮進前行,市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取得顯著成績。監督工作實效不斷增強。40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謀劃監督重點,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600多項,開展了400多次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的執法檢查,推動了法律法規的有效落實。重大事項決定權作用凸顯。緊扣全市戰略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依法作出決議、決定300餘項。代表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不斷完善代表工作機制,出臺了《關於人大代表網格化聯系服務人民群眾暫行辦法》等文件,為代表聯系群眾、開展活動創造了條件。立法工作穩步推進。2016年獲得地方立法權限以來,完成了《雞西市城市公園管理條例》等3個立法項目,有效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四抓四重』提昇人大履職成效

  中共雙鴨山市委員會

  雙鴨山市委自覺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堅持『四抓四重』,持續推動人大工作取得新成效。

  抓機制,重管理,全面加強黨對人大工作領導。健全市委主要領導聯系人大工作、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列席重要會議等制度,常態化專題研究和聽取人大工作匯報,認真研究、及時批轉人大黨組有關重大事項的請示、報告,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保障人大工作落實到位。

  抓法治、重民主,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充分發揮黨委在立法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立法工作質量不斷提高,頒布實施了《雙鴨山市中心城區山體綠線管理條例》。支持人大圍繞市委中心工作,抓大事、議大事,提出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意見建議。支持人大爭先進、創特色,創新實施人大代表『進社區、進鄉村』,為基層群眾排懮解難。

  抓監督,重實效,全面提昇依法監督水平。支持人大開展依法監督,常態化提要求、交任務、壓擔子,不斷提昇人大監督質量和實效。支持人大參與重大決策,確保重大決定的科學化、民主化。支持人大抓好人事任免,嚴把任前提請、臨任表決、任後監督『三關』,不斷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抓保障,重提昇,著力增強人大履職能力。優化人大班子結構,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結構。強化人大乾部培養,將人大乾部培養使用納入總體規劃,完善乾部交流制度。改善人大工作條件,將人大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聚焦中心工作助推林區大轉型大改革

  中共伊春市委員會

  在伊春市委領導和支持下,伊春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落實省委『大轉型、大改革』工作要求,聚焦中心、服務大局,為推動林區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重要指示要求,先後聽取審議了森林資源管理、生態保護、生態功能區建設等工作報告,提出了全面保護森林資源,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的意見建議。開展了大氣、水污染防治法等執法檢查,推動全市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二是聚焦林區綠色發展。緊扣省委提出的『伊春未來要把旅游業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業』要求,按照『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連續3年對全市旅游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和執法檢查。為持續釋放旅發大會效應,將持續發力,加大旅游工作監督力度,為推進旅游強市三年行動助力獻策。

  三是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先後就林權制度改革、林場所撤並等改革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審議專項報告,提出了解放思想、求實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意見建議。尤其是在黨政機構改革和行政區劃改革中,伊春市人大常委會不折不扣地完成了省委、市委交給的改革任務。

  四是聚焦依法治市。設區的市賦予立法權以來,制定了1部程序法、3部實體法。其中《黑龍江茅蘭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得到了省委肯定;《伊春市廢棄食用菌包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創制性立法,從小切口入手,解決環保大問題。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

  中共七臺河市委員會

  近年來,七臺河市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全力支持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開展工作,推動了人大工作新發展。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切實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人大行權履職全過程、各方面,堅持『征求人大意見在黨委決策之前、人大通過之前、政府實施之前,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先協商後決策、重要人事安排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先協商後決定、制定重要的地方規章先協商後通過』的工作原則,以『全市一盤棋』理念推動人大工作,做到人大工作與市委工作在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

  二是強化依法履職,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支持人大圍繞重點領域立法,圍繞重點難點問題監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對人大工作的指導,先後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人大代表工作聯絡站建設工作的意見》,在全省率先啟動人大代表工作聯絡站建設,促進了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是強化基礎保障,確保人大工作有效開展。加強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乾部隊伍建設,把人大乾部的培養使用納入全市乾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使人大乾部素質好的進得來、乾得好的出得去。注重改善人大工作條件,依法將人代會、常委會及代表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足額到位。積極為人大機關乾部考察調研和學習深造創造條件。

堅持強化領導與支持履職並重

  中共鶴崗市委員會

  鶴崗市委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做好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全面保障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是統攬全局,不斷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把人大工作納入市委總體部署,建立定期通報、聽取匯報和列席會議三項制度。市委在重大決策前充分聽取市人大意見,決策後及時交由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決議決定。本屆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共作出決議決定21個,實現了市委中心工作與人大工作同心同向、同頻共振。堅持市委聯系人大工作制度、黨管乾部與人大依法任免相結合,推進人大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二是支持履職,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高質量制定了《鶴崗市城鄉規劃條例》《鶴崗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鶴崗市公園廣場管理條例》,形成以良法促善治;發揮人大監督作用,支持人大對產業項目、環境保護、旅游『一法一例』等工作情況開展監督,促進市委決策部署有效落實;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支持人大開展『活力邊城看代表』主題實踐活動、『轉作風、優環境』為鶴崗轉型發展作貢獻系列活動。

  三是創造條件,全面提昇人大工作保障水平。堅持把人大機關乾部培養、提拔、培訓、交流等納入全市乾部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鄉鎮人大專職主席,為人大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支持開展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探索『人大代表活動站』和行業代表小組、『代表活動室』建設,為人大代表依法有效履職創造良好條件。

三措並舉全力保障人大依法履職

  中共黑河市委員會

  近年來,黑河市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新時代人大工作,自覺做到在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組織上保障,有力推動了人大工作創新發展。

  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全力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獨立負責開展工作。積極支持市人大設立法制委員會和法制工作委員會、制定立法中爭議較大重要事項引入第三方評估辦法等制度,堅持實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列席市委常委會並發表意見建議等制度,支持人大不斷創新監督方式、拓寬監督范圍、規范監督程序,強化選人用人黨內工作程序與人大法定程序有機結合,保證了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決策權、監督權和任免權。

  注重發揮獨特優勢,全力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積極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五年規劃執行、重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民生問題解決等情況開展監督、調查和視察,每年結合實際就6~8部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進行視察、調查和執法檢查,以共建『代表之家』為平臺支持代表常態化傾聽群眾意見和訴求,在推進跨越發展、全面振興實踐中實現了人大工作大有作為。

  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全力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切實把人大工作納入市委工作總體布局,每年聽取和研究人大黨組工作6次以上。高度重視人大機關乾部選拔、培養、使用,通過選調、掛職、交流等渠道強化鍛煉。

強化政治引領彰顯人大作為

  中共綏化市委員會

  綏化市委牢牢把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原則,支持人大依法履職盡責,提高治理效能,推動人大工作有序發展。

  一是強化黨委領導,確保同心同向同力。堅持把黨的領導體現在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全過程。發揮市委定向把關作用,嚴格執行黨委領導人大工作各項制度,每年聽取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工作匯報2次以上。市委主要領導對人大黨組相關報告請示件件閱研、事事簽批。

  二是強化人大意識,體現放心放手放權。支持市人大黨組圍繞『三大攻堅戰』、『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造投資營商新環境等工作,開展人大監督。在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每月定期開展一次人大代表進駐聯絡站活動。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連續幾年對小區物業管理、基本醫療保險、生活飲用水安全情況進行監督。《綏化市城市公園條例》作為綏化市第一個地方實體法,已正式實施。

  三是強化支持履職,確保有為有威有位。支持市人大常委會規范行使討論決定重大事項權和依法履行人事任免權。突出正確監督、有效監督、精准監督,支持打出人大監督『組合拳』,彰顯人大監督『剛性』,為人大『當後盾』『鼓士氣』。

  四是強化密切聯系,推動代表代理代言。落實人大代表資格審查制度,嚴把代表『入口關』,保證代表素質。組織開展『雙聯系、面對面、直通車』活動,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給予充分采納,並全部轉交辦理。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創新人大工作實踐

  中共大興安嶺地區委員會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委按照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對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人大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為人大順利開展工作提供堅強的保證。不斷健全和完善黨領導人大工作的機制,注重加強地區人大工委黨組作用的發揮,保證了人大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人大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人大工作更加富有生機活力,開創了新時期人大工作新局面。

  地區人大工委逐步完善『15113377』工作布局,為開展新時代人大工作提供遵循。依法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開展『三查(察)』活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人大力量。開展『我為林區「三年攻堅」作貢獻』系列活動,以『人大代表之家』建設為依托,加強基層人大組織體系建設,為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提供服務和保障。打造政治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務實型、廉潔型、和諧型『七型』人大機關,為全面開展人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地區人大工委在發展歷程中,總結出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關切作為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活動原則,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和法定職責;必須始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豐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人大工作的寶貴經驗,為今後創新開展人大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