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書秋在查看生菜長勢情況。記者李健攝
黑龍江日報11月17日訊 哈爾濱的初冬,第一場雪悄然降落,為大地披上銀裝。位於雙城區西官鎮育人村的兢業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被動式溫室大棚內,依然是一片春色,綠油油的新植芹菜苗煞是惹人喜愛。
記者進入溫室大棚,明顯感覺溫度比室外高了許多,一旁的合作社技術員曹帥告訴記者:『我們的溫室大棚是節能環保的,應用的是太陽能。』
溫室後牆下方采用黃土夯實,上面厚度為2米,下面厚度為6米,呈梯形,後牆上方采用六層保溫。白天溫室溫度會高達三四十攝氏度,後牆可有效吸附熱量,到了晚上相當於天然的暖氣。記者把手放在後牆上,感覺溫乎乎的,明顯高於體溫。溫室前面是來吸收太陽光熱量的,采用焊接鋼架,外覆12道無滴專用棚膜,為了更好保溫,最外層還有棉被。
『我們的溫室不僅環保節能,而且還非常智能,每個溫室平常管護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該合作社理事長郎書秋高興地對記者說,每種蔬菜每個成長階段所需要的室溫都是不同的,溫室內安裝有自動溫控放風裝置,設置上下限溫度後,無需人員操作,自動放風。最外層的棉被設有自動遙控裝置,工人只需按動遙控器就能輕松收放棉被。
指著土壤裡一條條黑色的軟管,曹帥告訴記者,這是微噴管,蔬菜需要澆水時,工人只需通過遙控裝置就可以自動噴灌了。而且,我們還把肥料也融入到水中,澆水施肥可以同步進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記者接連進了幾個溫室,發現在後牆旁的過道上都鋪有軌道,曹帥解釋道,溫室長度為400米,要是光憑人力來搬運生產工具和蔬菜費時費力,軌道就是為小型電動運輸車鋪設的。在一個溫室內記者看到,工人正在利用運輸車將裡面打包好的油菜運出來,工人王師傅高興地告訴記者:『有了這個運輸車,我們省了不少力氣,還節省時間。』
到了每年最冷的三九、四九天,溫室的溫度能保證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郎書秋非常自信地表示:『天氣最冷時,溫室內早晚10攝氏度左右,中午可達到30多攝氏度。你現在來的有點早,要是趕上大冬天,外面一片白雪皚皚,溫室裡卻是一片綠油油,反差特別大。』
據郎書秋介紹,兢業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3月,總投資3500萬元,共有55個被動式溫室。每個溫室淨面積3800平方米,整個園區溫室無需取暖,年節煤1萬多噸。
『我們的蔬菜在市場上得到了各地銷售商的認可,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郎書秋對記者說,溫室一年能種三茬蔬菜,從11月開始,種植各種葉菜,比如芹菜、生菜、油麥菜等,到春節期間就能成熟上市了,春節過後開始連續種兩茬果菜,包括黃瓜、西紅柿、豆角等。
黃瓜是該合作社的主打產品,一提起雙城兢業合作社的黃瓜銷售商們都贊不絕口。『這兒的黃瓜是綠瓤的,口感發甜,品相又好,始終供不應求。』正好來合作社收菜的哈達果菜批發市場銷售商劉春寶說起兢業合作社的黃瓜豎起了大拇指。
『合作社的蔬菜現在不用推銷,每到收獲的時候銷售商們便主動上門來收購,這不,一個溫室的油菜剛收割完,劉春寶便馬上開車過來了,每次他們大約能運走1萬多斤蔬菜。』郎書秋高興地對記者說。
『由於我們每年不間斷種植三茬蔬菜,用工量非常大。現在合作社每天用工量達到200~300人次,解決了農民過去的「貓冬」問題,冬季一樣可以勞動賺錢,有效提高農民收入。』郎書秋介紹說。
目前,該合作社年產蔬菜1350萬斤,年銷售收入2000餘萬元,利潤近800萬元,帶動農戶60戶,直接安排就業300人,間接帶動就業600人,年用工量達到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