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8日訊 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進軍亞洲最大的現代化智能溫室群,伊利液態奶項目建設東北和華北地區最大的高端液態奶生產基地,樂爾肉兔項目屠宰加工生產線全國領先……近年來,林甸縣緊緊圍繞跨越發展振興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千方百計補齊發展短板,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一批大項目落地建設、投產投用,縣域經濟發展格局為之一新。
項目項目還是項目 吹響工業縣進軍號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林甸縣有國有、集體工業企業上百家,在全省輕工戰線一度排名靠前。而近十幾年來,林甸工業僅靠伊利一家企業苦苦支橕,成為全省唯一沒有工業園區的縣份。
2015年末,新一屆縣委班子提出強力實施工業強縣、項目立縣、產業興縣三大戰略。『項目,項目,還是項目』,成為壓倒一切的共識。
經過深入研析和論證,林甸縣明晰了『綠色果蔬商品化產業基地、四季休閑健康城、低碳環保生態工業文明城鎮』的工業園區產業定位。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赴北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福建等地考察,洽談對接綠色食品精深加工、輕工制造、新能源綜合利用等產業項目。縣委書記晉偉5天跑了7個省、對接11個企業,半年時間十多次到山東旭昇集團洽談。
招商引資算暖心賬、經濟賬。宏福項目提出一次性解決土地5000畝,縣裡不到兩個月辦到,兩個月後開工建設,6個月建成12.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溫室。伊利集團要在原址擴大生產規模,計劃投資3億元。縣裡為項目到園區發展做了專門規劃,拿出清晰的盈利賬。企業負責人眼前一亮,『全單照收』,投資一步追加到23億元。
一切圍繞項目乾,一切圍繞項目轉。一般重點項目由處級乾部牽頭包保,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省市重點產業項目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包保,實行一個具體的工作方案、一張安排到月的推進表、一份解決問題的責任清單制度。伊利液態奶生產基地項目提出195項需求,專項推進組逐一落實,項目簽約即開工。2017年以來,各職能部門為各企業協調手續113項,解決實際問題77個。『政府把投資者當家人,讓我們鐵定了紮根林甸做大項目的決心。』黑龍江樂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亮感言。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引進項目75個,總簽約額近342億元。今年推進重點產業項目1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
每月落地一個項目 總簽約額300億元
2016年以來,經專家六次論證,林甸縣確定了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思路。累計投資近2億元建設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提昇招商吸引力和項目承載力。
按照『一區三園』發展格局,林甸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30.48平方公裡,管轄面積101.6平方公裡。其中,四季青生態工業園啟動區基礎設施建設已達到『七通一平』標准,服務功能日趨完善,2017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享受省級開發區政策;花園化工產業園劃分為精細化工、輕型化工、化學制品(藥品)三個功能區,為大慶石化企業入駐和全國化工企業轉移提供承載,已確定聖泉玉米深加工、博能生態有機肥、誠通生物制漿三個項目落地建設,計劃總投資80億元。林甸綠色食品產業園依托伊利項目,重點發展乳制品生產、肉食和禽蛋加工等項目。
截至目前,四季青生態工業園已簽約入駐宏福農業現代小鎮、旭昇高檔包裝材料、博奧牛初乳、樂爾肉兔養殖和加工、同禹藥品包裝、昌林生物科技、匯恆鮮食玉米、伊利液態奶生產基地等21個項目,相當於每個月落地一個項目,總簽約額300億元。截至今年7月末,已開工建設項目14個,完成投資超過20億元,其中11個建成投產。預計今年可實現稅收過億元,明年稅收將突破2億元。
今年3月,林甸經濟開發區被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突出生態工業 引領寫實一二三產融合
不看個數,即使單論質量,林甸項目的百花齊放同樣名副其實。
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27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溫室,截至7月末累計完成投資5.2億元,日產宏福柿6噸至8噸,暢銷香港和北京等地大型商超。項目全部建成,年產值可達32.4億元,直接帶動就業超過4000人,把到企業就業的周邊村屯困難戶全部變身小康戶。
伊利液態奶項目今年計劃完成投資5.6億元,建設26條生產線,達產後位居伊利集團全球100多個工廠前三甲,建成東北和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品質國內領先的高端液態奶生產基地。未來三年年產值有望超過百億元,稅收近4億元,直接帶動3000人就業。
牧原生豬養殖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今年啟動300萬頭生豬養殖二期項目,建設年產30萬噸飼料廠、40萬頭育肥豬場,打造生豬全產業鏈。昌林盛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木耳菌包生產線,近期投產後可形成每季單產4320萬袋的生產能力。樂爾公司屠宰加工生產線全國領先,肉兔養殖正在覆蓋全縣83個行政村,年屠宰加工能力1000萬只,向東北地區最大的肉兔產地和加工基地邁進,實現全國布局。
目前,林甸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5戶、前三季度實現產值21.1億元。林甸經濟開發區服務中心主任田紀學告訴記者,這些項目十分接地氣,將農民、基地、企業、市場緊密地『焊接』在一起,將脫貧增收、高質量發展穿成線、結成鏈,突出生態工業引領,寫實一二三產融合。『向工業縣強力轉身,林甸正在書寫新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