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知百家情、連百家心,展示新生活、展現新變化。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宣傳工作,按照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的安排部署,大慶日報今起開設『走街串巷訪百家』專欄,深入挖掘全市基層一線的鮮活典型,重點推出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報道,充分展示廣大黨員乾部群眾投身轉型發展、振興發展的實踐和擔當,為大慶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鼓勁加油。
東北網11月19日訊 初冬的大同區雙榆樹鄉新華村東北屯,像一幅油墨畫:深藍的天空點綴著淡淡白雲,延伸到各家的紅磚路、藍頂古朴的磚瓦房、清爽利落的小院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冬日圖景。
沒有濃墨重彩,東北屯人用勤勞和堅持,還原並保持著這個小村莊的本色——潔淨。11月17日的風雪過後,這幅油墨畫上多出了星星點點的人群,他們揮鍬清雪、推車運雪,乾得熱火朝天。
如今的潔淨村莊,在過去卻是另一番模樣。
『當年的東北屯,大家沒啥環保意識,垃圾、污水出門就丟、隨地就倒,房前屋後都是雜草,蚊蟲撒歡兒。屯中心有一個大垃圾場,那蒿草一人多高,垃圾堆得哪兒哪兒都是,冬天還好,到了夏天那味兒……』孫長孝是屯裡幾十年的老戶,嘮起早些年『垃圾圍屯』的情景,皺著鼻子告訴記者。
『換成自個兒家裡,每家每戶拾掇得都挺利索,可出了家門就不愛惜了,屯子造得又髒又亂。』孫長孝的老伴宋小芳接過話茬:『還是大家伙思想觀念上的事兒,都是「自掃門前雪」。』
這樣的面貌啥時有了改觀?『要說得是2016年下半年,鄉裡開始搞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我們屯纔慢慢乾淨起來。』屯長李忠寶向記者『訴苦』:『剛開始搞衛生,太難了!村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都是垃圾隨手就扔,養成習慣了。跟他們講環境衛生,開始壓根兒沒人聽。』
他講了一件事:有一次,他叮囑一戶村民把房前屋後的雜草清理清理。可前後跑了四趟,那戶村民就是不動。實在看不過去,他操起鐵鍬開始鏟草,村民過意不去,這纔動起手來。
打那以後,李忠寶意識到,搞衛生這事,得有帶頭的,給其他人打樣。於是,他發動黨員先動手、做表率,號召衛生文明戶『一戶帶三家』,自己更是做到眼勤、嘴勤、腿勤,帶領全體村民一同清潔村莊。『政府搞衛生,書記、村長別發蒙,只要屯長挨家挨戶跑,衛生沒有搞不好。』李忠寶說,如今他還建了個微信群,只要『一嗓子』,大家就都動起來了。『這不,剛下完雪,我一張羅,家家戶戶都出門清雪啦。』
三言兩語,很難把東北屯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的工作說清說透,還是看看成效吧:屯中心的垃圾場早就『變』成文化廣場;屯裡一個垃圾箱都沒有,地上卻一個紙片都不見;家家戶戶備好垃圾袋,生活垃圾裝袋外運,從不落地;到去年底,屯裡的衛生文明戶有32戶、示范戶4戶,今年底還能產生標兵戶……
『過去一進屯子到處垃圾草,老少都被蚊子咬。田書記調到雙榆抓衛生,如今屯風屯貌環境變得好。』從被動乾到主動乾,從壞習慣到新風尚,東北屯村民對村莊潔淨的感觸,如今變成了這四句話。
村民們口中的田書記,是雙榆樹鄉黨委書記田起。據他介紹,近三年來,雙榆樹鄉把百姓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改善的農村垃圾清理難題作為改善人居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來抓,全鄉共清理柴草垛1200餘垛、各類生活垃圾2300多噸,評選衛生文明戶842戶、衛生文明屯23個、衛生示范屯12個、衛生文明先進村6個。今年7月,全市村莊清潔現場觀摩座談會在雙榆樹鄉召開,與會人員對該鄉推行的『鄉風文明超市』等舉措贊不絕口。
從『垃圾圍屯』到潔淨村莊,東北屯的小變化,折射的是雙榆樹鄉乃至大同區的大變化、新變化。
今年以來,大同區著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變的不僅是環境,還有村民的思想和習慣,實現了由『逼著乾淨』到『比著乾淨』。截至8月中旬,共處理積存垃圾3.2萬噸,垃圾集中清運率達到7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8個鄉鎮、58個行政村村容村貌發生根本轉變。本報記者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