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水稻村』戶均增收五千元 家家都有來錢道兒
2019-11-15 09:37:59 來源:大慶日報  作者: 崔義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15日訊 『現在的日子太美啦,感謝黨派來的好乾部!』在林甸縣東興鄉東興村,說起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韓志波,村民都贊不絕口。

  現任市商務局投資服務中心主任的韓志波,兩年前駐派到東興村。他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幫扶有方法、見實效,從群眾急需解決的道路、環境等問題到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帶領群眾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致富。如今的東興村不僅貧困戶家家都有來錢道,東興村的2.8萬畝耕地還全部開發成水田,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成了遠近聞名的『水稻村』。

  富民增收,拉長水稻產業鏈條

  『做夢都不敢想,耕地全變水田,現在的日子奔頭十足。』對於每一位東興村人來說,『旱改水』收益頗豐。兩年時間,東興村的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去年常駐人口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43%。如此之成效,離不開韓志波走百戶、進千家為東興村理清發展思路,制定了發展計劃和兩年規劃,確定了以水稻種植、加工、銷售為主線的產業發展方向。

  2017年,東興村完成水田開發2000畝,全村2.8萬畝耕地全部開發成水田。同時,韓志波與村『兩委』一道研究確定了統一育苗、統一品種、統一購肥的『三統一』種植方式,確保了水稻產量和品質。經過幾年的發展,水稻種植已成為東興村的主導產業,全村種植合作社發展到5個,種植大戶18戶,稻米加工廠兩家,畝產穩定在1100斤左右,年均出產水稻近1.5萬噸,初步形成了水稻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

  心系群眾,解決急事難事百餘件

  『路通心暢,致富纔有望。』韓志波駐村從村民最盼、最急的事情入手,累計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百餘件。以前一、二、三、四屯百姓出行難,韓志波兩年時間協調項目資金400多萬元,硬化道路8.5公裡,讓全村通村路和通屯路全部實現硬化。

  事事無大小,件件見真情。三屯李春秋家裡著火,韓志波發朋友圈募捐,解決燃眉之急;貧困戶李冰愛人李桂珍臥病在床,韓志波又發動大伙籌集醫療費用5000多元……入戶走訪中,誰家有困難,韓志波都幫忙解決。在他的幫扶下,全村改造泥草房239戶;協調20萬元購買涵管,村屯排水和水稻育秧等問題得到解決;協調資金建起幸福大院,又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協調多家醫院開展義診、送藥等活動,700餘人次受益;協調文化體育用品,豐富百姓文化生活。

  因戶施策,貧困戶家家都有來錢道兒

  『村裡還有貧困戶9戶19人,其中7戶14人因病致貧。』韓志波說,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剩餘的貧困戶脫貧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結合貧困戶實際,韓志波因戶施策,將生豬資產收益和托牛入場等扶貧政策全部落實,讓每戶都有固定進賬。

  在韓志波的倡導下,『我和貧困戶有個約定』系列活動在東興村開展得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幫扶人牽手貧困戶,貧困戶利用自家房前屋後小菜園,發展種植、養殖項目,拓展了庭院農產品訂單銷售,使方寸之地變成『綠色小銀行』。收益日漸增多的貧困戶不僅乾勁兒更足,而且尊嚴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倍增,僅此一項貧困戶可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

  此外,韓志波還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扶貧。2018年,東興大米實現線上銷售1600噸,銷售額910萬元,使得周邊43戶貧困戶受益。

  凝聚合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韓志波在東興村致力於基層組織建設,不僅要讓百姓脫貧,更要讓東興村有章有制、健康發展,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針對村中黨建基礎等工作薄弱的實際,韓志波便選定專人進行培養,將『三會一課』等制度落到實處,協助健全完善《村乾部目標管理責任制》、《村民議事制度》等多項制度,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機制勵人』,形成村乾部『按章理事』的良好局面。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東興村緊緊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奔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對512戶常住戶進行全覆蓋走訪,梳理信息,建立整改臺賬,形成《脫貧攻堅大數據信息一覽表》,通過掛圖銷號逐一解決。目前,住房、道路、排水和環境衛生四個方面的問題已全部解決。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