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土地煥發新氣象
2019-11-19 09:5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牛紀偉 徐揚 王炳坤 王建 段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19日訊 初冬的東北大地,回味著收獲的喜悅,憧憬著來年的希望。

  一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用4天時間,行程兩千公裡,跨越東北三省,就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指明了新方向,擘畫了新藍圖,注入了新力量。

  一年多來,東北三省廣大乾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重托,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將實體經濟的腰板挺得更直、中國飯碗端得更牢、北方生態屏障建得更美,黑土地煥發出新的氣象,孕育著新的希望。

  雄關漫道真如鐵——以高質量發展挺起中國力量

  寒風料峭中,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裡機器轟隆、熱氣蒸騰。9月份完成大檢修的遼陽石化穩健起跑,兩個月來開足馬力生產。

  『這個是去年開發的PETG共聚酯,全球只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這個是最新研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其強度可以織制防彈背心……』在遼陽石化的新產品展廳,公司總經理白雪峰如數家珍。

  他說,企業瞄准技術前沿,做出的東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纔能立於不敗之地。

  作為新中國工業長子,東北國有企業多,歷史負擔重,體制機制舊,如何打破頑瘴痼疾?

  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東北傳統產業比重大,如何邁向高質量發展?

  答案只有一個:改革創新!

  今年1月,黑龍江發起全省最大規模的國企戰略性重組,組建七大產業投資集團。吉林省分批次推動26個省直部門及事業單位所屬的158戶企業完成脫鉤和存量資產注入,涉及資產5000餘億元、職工數萬人。遼寧省在省屬企業混改面已超過50%的情況下,今年將混改向國企的大集團、母公司延伸……

  國有企業在變革,民營經濟在成長。

  在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制造企業——遼寧忠旺集團,廠房裡沒有火花飛濺,沒有灰塵飛揚,一臺臺自動化設備運行得井然有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兩個毫不動搖」,說到了我們民企的心坎裡。』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路長青說,我們信心更強,乾勁更足了,要心無旁騖發展主業。

  在路長青看來,東北最大的變化在於營商環境,這是東北『二次創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年來,吉林省落實到政府辦事『只跑一次』改革方案,努力做到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百姓諮詢投訴『一鍵撥通』等操作細節;黑龍江省開展『清賴行動』專項整治,聚焦政府不守信用、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等問題;遼寧省建立了項目管家制度,已經為超過5000個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配備了項目管家。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今年以來,恆大、萬達、阿裡巴巴、騰訊、京東等一批商界巨頭紛紛布局東北,一改『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形成了『投資正過山海關』的勢頭。

  在不久前出爐的2019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遼寧籍企業由去年的6家增加到11家。遼商總會會長、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冬去春又回,東北正在成為各路資本投資興業的沃土。

  2018年,東北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1%,比東部地區高出0.5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遼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較全國平均高1.1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正在不斷增強。

  喜看稻菽千重浪——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冬日裡的三江平原,已覆上一層白雪。黑龍江農墾七星農場職工陸向導正在家裡樂呵呵地盤算著一年的收成。

  七星農場水田面積超過百萬畝,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今年汛期持續強降雨,陸向導的農田一度面臨澇災的威脅。但受益於近年來農場不斷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灌排系統較為完備,結果有驚無險,再次迎來豐收。

  統計顯示,2018年東北三省糧食產量達到2666億斤,比上一年增加了近300億斤,總產量約佔全國的20.3%。今年預計又是一個豐收年。

  端好中國飯碗,是東北的國家使命。一年來,東北三省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讓中國飯碗更多地裝優質糧,進一步築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是穩糧增糧的金鑰匙。

  『今年大豆大豐收,畝產達到300多斤。』在黑龍江黑河林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文林看來,相比前幾年大豆畝產只有200斤左右,現在單產大幅提昇,主要得益於農業專家的指導、品種改良的科技支橕。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最大的大豆主產區,今年大豆面積擴大到6400萬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今年預計實現十六連豐。吉林省今年保護性耕作突破1000萬畝,同時推廣綠色防控等增產增效新技術,堅定扛起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北國糧倉是黑土地孕育出來的。然而,東北作為世界主要黑土帶之一,由於長期耕作,退化風險逐年增加。為了遏制黑土退化,東北積極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黑龍江土肥管理站介紹,截至去年底,全省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試點區域耕地質量提昇了0.5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提昇3%以上。去年黑龍江省出臺了黑土耕地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吉林省頒布實施了黑土地保護條例,進一步呵護億萬中國人的飯碗。

  更加郁郁蔥蔥——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屏障

  剛剛告別秋日傳奇,水草豐茂的查乾湖,正醞釀著一年一度的冬捕。

  位於吉林省松原市的查乾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要相得益彰——一年來,吉林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擦亮查乾湖這面『金字招牌』。

  目前,查乾湖至庫裡泡6.7公裡泄水渠已修通,從而與嫩江相連,實現了水體交換;在湖周邊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避免周邊漁船、游船越界作業、污染水體。

  如今,查乾湖的水質不斷好轉,再現了沙鷗翔集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水好了,旅游也更興旺了,我們歡迎各地游客來查乾湖看看!』查乾湖漁場職工張文說。

  查乾湖的變化,是東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向好的一個縮影。一年來,東北各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築牢祖國北方的綠色生態屏障。

  ——讓天更藍、水更清。經過不懈努力,今年上半年,遼寧省地表水水質明顯改善,Ⅰ至Ⅲ類水質斷面佔比54.1%;劣Ⅴ類水質斷面由去年同期的22個減少為11個。去年以來,吉林快速推進一批流域水污染治理急需的項目,例如四平市多個污水處理廠昇級擴建工程已經建設完畢,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由15.5萬噸/日提昇至26.5萬噸/日。

  ——摒棄『三高』發展模式。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走綠色發展之路。在遼寧阜新的皮革產業開發區裡,原來的廢碎皮料如今經過綠色處理,能變成新型再生皮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在黑龍江,全省初步劃定了14.3萬平方公裡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發展經濟決不能越線。

  ——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不砍樹也能有好效益。』吉林省紅石林業局紅石林場場長張寶林說。如今,吉林在長白山保護區啟動了生態景觀美化、裸露山體修復等工程,林場發展起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在黑龍江,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將冰雪旅游打造為『新字號』重點支柱產業,2018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1.84億人次,增長12%……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一年多來,東北大地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要看到,東北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決不是打一兩次陣地戰就可以收兵的。東北唯有不負總書記的重托,擼起袖子加油乾,重塑環境、重振雄風,方能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橕。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