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9日訊(李磊 記者 陳顯春) 『開展扶貧工作,重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基礎信息精准,纔能有效地對癥開方按單下藥。』孔凡峰自2016年9月上任綏棱縣扶貧辦副主任以來,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時到單位安排好工作。3年間,孔凡峰用忙碌和付出,踐行著一名黨員和扶貧工作者的責任擔當。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乾部,我尋思這扶貧工作不就是規范規范檔案、整理整理名冊嗎?』提起3年前上任第一天的感受,孔凡峰記憶猶新,可真正按國家、省、市要求查看檔案時,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2016年,綏棱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18戶7895人,已脫貧1187戶3066人,未脫貧2031戶4829人。在抽檢中發現,檔案缺項少項、管理混亂達到100%。綏棱扶貧辦決定成立專班組,對全縣扶貧檔案進行重新整理,孔凡峰被任命為組長。

『規范內業檔案看起來是虛功,但它卻提昇精准管理水平,為精准施策提供參考。』專班組成立的第一天,孔凡峰對3名組員說:『咱們最多利用一個月的時間,使全縣扶貧檔案管理有序。』當天,他就帶領工作人員開始對全縣76個村扶貧內業檔案進行遍訪檢查,一頁一頁翻、一項一項查、一點一點捋。
通過不懈努力,綏棱縣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質量歷次排名中始終處於全省前列。3年間,他還先後指導了2017年全縣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回頭看』工作;同時還對11個鄉鎮下鄉指導工作,使基層業務人員業務工作有了較大的提昇。

推動扶貧,綏棱確立光伏、鮮食玉米、食用菌、大鵝四大主導扶貧產業,積極引導適合鄉村實際的『小、精、尖』產業。怎樣讓群眾接受?怎樣讓基層落實更有針對性?怎樣讓政策在扶貧路上開花結果?孔凡峰帶著這樣的疑問走村入戶調研,參與座談會,組織培訓會,並與鄉村乾部一道研究確定適合本鄉村的產業。小菜園認購、公益崗位、帶地帶資入社、特色種養殖……針對不同的貧困戶,開出不同的脫貧良方。他還親自擬定各種協議、利益連接機制范本,讓全縣一項產業乾到底。目前,綏棱縣扶貧產業覆蓋貧困戶達到100%,兩項以上扶貧產業的貧困戶超過85%,戶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
3年間,為保證精准退出如期實現,孔凡峰對照省市驗收標准,嚴格貧困戶、貧困村退出驗收標准、退出程序,親自指導全縣鄉村深入開展自查、自評,全縣11個鄉鎮76個村,他入村指導每年3次以上。
綏棱縣的扶貧工作順利開展,成果喜人。2017年綏棱縣如期申請貧困縣脫貧摘帽。2018年7月綏棱縣順利通過全省貧困縣脫貧摘帽第三方評估驗收。
綏棱縣扶貧辦公室主任劉慶雙評價孔凡峰時說,他自參加扶貧工作以來,進入角色特別快,學習政策、指導基層、完善制度,可以說他是我們扶貧辦裡的政策通。
孔凡峰說,這些年,綏棱扶貧工作取提得的成果,是全縣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按照中央要求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扶貧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扶貧工作枯燥忙碌,但在孔凡峰看來,卻有著別樣幸福,這幸福來自貧困數字的減少,這幸福來自貧困人口鼓起的口袋,這幸福更來自於他參與其中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