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0日訊(記者 周秘) 在黑松兩江環抱的濱水邊境之城,在郁郁蔥蔥的小村莊內、在欣欣向榮的產業示范基地、在黨味濃厚的活動室內,總有一個忙碌的身影......自擔任鶴崗市綏濱縣連生鄉長樂村第一書記起,李艷彬就入鄉隨俗,每天與農村、農民、農業打交道,並且津津樂道。經過四年的駐村工作,長樂村的村容村貌、村風民俗、經濟條件都實現了蝶變,如今,一提到『李艷彬』這個名字,長樂村的老老少少無不拍手稱贊。

她甘願奉獻真情念好『致富經』
全村48戶、112口人仍然處於貧困狀態,無時不刻不在牽動她的心。如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成了李艷彬的『心病』。她從扶志、扶智兩個方面入手,帶領工作隊員開展調查研究,認真傾聽貧困群眾訴求,耐心詢問每戶家庭情況。在摸清村情實際和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後,工作隊和派駐單位與村『兩委』共同研究確定了長樂村發展規劃,並結合不同實際為貧困戶制定了脫貧計劃。
為了提高村民致富動力和貧困增收本領,李艷彬積極協調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庭院養殖等300本書籍供村民免費學習,組織本村養殖大戶及有養殖意願的貧困戶外出考察學習藏香豬養殖技術、林下經濟養殖經驗3次,組織養殖大戶去佳木斯樺南縣學習紅樹莓和紫蘇的種植技術等。
她帶領工作隊根據長樂村實際確定了『產業+貧困戶』的模式。實施了小菜園產業項目,有37戶貧困戶與金穗子公司簽訂黏玉米回收合同、48戶與幫扶人簽訂小菜園幫銷合同,預計帶動戶均增收1000餘元。大力發展肉鵝養殖產業,48戶貧困戶全部與大慶鑫通肉禽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合同,預計帶動戶均增收600餘元。她主張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領村民成立了綏濱縣順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針對全村絕大部分農戶種植水稻的優勢,采取以集體、農戶土地等資源或者體力投入等入股方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預計帶動48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在李艷彬的帶領下,廣大村民重點實施了生豬養殖、野鴨稻富硒米種植、紫蘇種植、紅樹莓種植、第一書記示范田、公益性崗位六大產業增收項目。2017年采取以『放大還小』方式在養殖大戶家養殖6頭藏香豬,產幼崽28頭。2018年帶動3戶貧困戶各養殖1頭母藏香豬,戶均收入1200元。2019年幫助養殖戶調換藏香豬種豬1頭,助其發展到57頭,啟動實施了藏香豬養殖項目第三輪計劃,逐漸形成『金字塔型』的養殖模式。同時,以『放小還大』方式帶動1戶貧困戶養殖白條豬5頭,年增收500元。種植『野鴨稻富硒米』示范田150畝,養野鴨1500只,與興達米業簽訂了高價收購協議;新建紫蘇種植基地2000平方米;紅樹莓基地1000平方米;打造第一書記駐地種植示范田900平方米,鏈接貧困戶32戶,預計帶動戶均增收200元;設置了護林員、防疫員等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帶動4名貧困戶年均實現增收達到千元以上。

她腳踏實地為民奏響『幸福曲』
村民過的好不好,生活的舒不舒心始終是李艷彬最為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四年來,她把貧困戶當成親人,把鄉親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關於民生的衣食住行問題都是李艷彬極為關切的,當得知村民對村裡飲用水質量存在質疑時,她親自帶著村裡自來水水樣到縣自來水公司化驗檢測,並將結果進行廣泛告知。數九寒天的一天,由於自來水管線老化,加之反復停水的原因,自來水裡摻雜水鏽顏色變黃,為了讓村民吃上放心的飲用水,過上祥和的春節,李艷彬帶領駐村隊員對自來水蓄水池進行徹底清刷。在排污水過程中,管線突然破裂,她和隊員急忙進行清理。
針對掌握的民生最為關心和關注的問題,李艷彬逐項進行解決。在她的積極努力下,全村13名貧困家庭學生享受到了助學貸款、春蕾助學、雨露計劃、社會捐贈、希望工程助學等優惠政策,解決了29戶貧困戶住房難題,為22戶村民安裝了自來水,為村內主要街道安裝路燈10盞,安裝攝像頭26處,修整路邊溝2083米,帶頭種植柳樹、丁香、稠李、雲杉等共6000餘棵,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如今李艷彬又馬不停蹄,緊鑼密鼓地組織村民整修村東路,因為這條路關乎村民收糧、運糧、賣糧問題,在她心裡,這條路不僅是一條富民之路,更是通向村民心坎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