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走街串巷訪百家】李先哲:飛機總設計師
2019-11-26 10:05:4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26日訊(記者 楊帆)在航空飛機研制開發第一線,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先哲一乾就是32年。多年來,李先哲在不斷提昇中航工業哈飛的設計水平、技術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如今,他已經成為民機總體設計、氣動力設計、飛行品質分析、適航驗證技術、動力裝置等領域的專家,是國防科工委航空器總體和結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先哲。

  1988年,李先哲設計的Y12II型飛機進入獲取英國CAA型號合格證關鍵時期,通過動態數值仿真計算,成功解決飛機在大功率、大襟翼狀態下平尾失速問題,獲得了英國適航當局的認可。隨後幾年,他負責適航驗證試飛和A、B、G分部取證工作。完成結冰尾翼失速敏感性計算分析和適航驗證飛行試驗, Y12飛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尾翼結冰失速飛行驗證的飛機。

  2000年至2001年研制Y12E飛機,李先哲負責並組織了飛機性能、飛行品質分析和更換發動機和螺旋槳的具體工作,建立了確定螺旋槳最低槳距角和計算螺旋槳零拉力的設計流程。期間主持了Y12E型飛機取美國FAA型號合格證的工作,實現了型號當年立項、當年設計、當年取證的研制目標。在主持航測飛機的研制工作,他又不斷創新,飛機增加了輔助燃油系統、自動駕駛儀系統、偏流顯示系統,實現了GPS與自動駕駛儀交聯,飛機執行任務效率比原有裝備提高5倍以上。

  在Y12F飛機研制過程中,李先哲積極推行『損傷容限』設計方法,在他的帶領下,參研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掌握了結構損傷容限設計、分析、試驗和驗證方法,多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驗證方法得到美國FAA適航當局的認可。在型號研制過程中組織建立了型號設計規范,適時引入計算流體力學仿真、液壓系統數值仿真、電磁兼容數值分析及損傷容限分析軟件,不僅縮短了飛機研制周期,降低了大量科研費用,還提昇了團隊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Y12F飛機的試飛取證工作連續實現了重大突破,先後完成了申請人研制試飛工作和中國民航局審定試飛全部科目,試飛結果符合適航規章要求。隨後,他帶領試飛團隊,進駐國內緯度最高的黑河機場啟動了FAA局方試飛工作,並順利通過了FAA飛越噪聲試驗審核。隨後,試飛團隊在佳木斯機場,克服了高寒、飛機結冰等問題,完成了FAA局方評估試飛,為後續各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先哲多次作為首席專家赴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參加國際合作項目,具有豐富的型號研制經驗。他參與和主持設計的Y12系列飛機獲得十多個國家的適航證,現已成為我國民機適航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性能最穩定的飛機,2011年獲得航空報國傑出貢獻獎。目前,該型機已於2015年12月10日取得中國民航的型號合格證,於2016年2月22日,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的型號合格證。

  飛機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為總設計師,李先哲在型號研制中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術上,還體現在管理藝術上。他倡導技術創新,認為沒有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不可能研制出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專業基礎建設方面,他倡導知識應廣深兼備,並積極推動設計手段的更新;在技術管理方面,他積極推進現代項目管理和系統工程管理思想,帶領團隊順利完成設計任務。

  李先哲還將關注年輕人成長,提昇設計隊伍整體能力作為自己的責任。他認為新產品的實現過程是一系列決策的過程,但技術必須堅持民主,要控制風險,要發揮團隊的整體智慧,這就需要加強溝通,打造一支團結、積極、向上、富有創造激情的團隊。通過有效溝通,增進理解,促進合作,建立和諧的工作關系,提高工作效率。

  『企業需要的不是科學家而是工程師。』這是李先哲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他常和年輕人談論技術問題,他希望年輕人在工作多做一些別人不願做的事,主動承擔更多的任務,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中國飛機設計領域更多挑戰。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新春走基層

【專題】走街串巷訪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