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8日訊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全省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全省已清理農村垃圾369萬噸,清理河塘溝渠4358公裡,清除殘垣斷壁1.8萬處,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530噸,村莊綠化12萬畝。同時,安排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資金7.45億元,推進保潔機制建立。投入資金之多、整治力度之大,是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前所未有的。近日,記者深入齊齊哈爾市各鄉村,實地探訪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
走進齊齊哈爾市克東縣潤津鄉忠信村,道路兩旁乾淨整潔,地埋式垃圾桶分布在村子四周,不時有保潔人員和垃圾運輸車來傾倒和處理垃圾。原來忠信村『到處是垃圾,刮風飛滿天』的現象已不復存在。改變,源於克東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黑龍江卓粵環衛設備有限公司,實施農村環衛一體化建設,為村民帶來了不一樣的忠信村。
『公司在克東縣98個村屯投入2000多萬元購置了地埋式垃圾桶設備240套及清掃車、灑水車等各類車輛,使克東縣成為省內首個使用地埋式垃圾桶的鄉村。地埋式垃圾桶環保封閉,完全可以實現「冬天防凍,夏天防腐」。』
如廁,清洗、衝水、打開遙控器將廢物通過負壓吸收到堆肥桶裡,這是齊齊哈爾市克東縣寶泉鎮石山村村民正在演示家裡新安裝的可移動節水智能馬桶的功能。
『可移動節水智能馬桶安裝便捷移動靈活,節能環保、省水省電。目前,全縣已完成改造室內廁所1385戶。』克東縣住建局局長吳金玉介紹,這種馬桶最大的亮點是糞便收集可實現無害化處理,一年四季均可發酵使用,產出大量有機肥和濃縮液肥可以直接還田。
據了解,在加大『廁所革命』力度的同時,石山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也下足了功夫。石山村新硬化道路2.5公裡,全村4個自然屯211戶村民吃上自來水。
一排排規整的房屋,一條條乾淨的街道,青瓦黃牆配上獨具特色的民族符號,富裕縣塔哈鎮吉斯堡村呈現出一幅極具民族特色的美麗鄉村畫卷。吉斯堡村是一個以達斡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吉斯堡』在達語中有『容顏或相貌』之意。3年多時間,吉斯堡村從環境落後村成為先進村、美麗村、示范村。
『我們對原有56處老舊房屋外牆統一抹灰,防止透風。為了體現少數民族房屋特色,統一粉刷顏色,並繪制民族符號,從而達到保暖美觀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效果。』村支部書記吳小光介紹。
吉斯堡村成立保潔隊、設置公益崗,負責村內衛生,由過去的突擊搞衛生變成打掃衛生常態化。同時,形成戶排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一體化機制,一改過去髒亂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