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身殘志堅·脫貧光榮】侯偉:種植四葉參 走上致富路
2019-11-28 18:4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28日訊(記者 楊帆)在哈爾濱市五常雲峰四葉參種植農民合作社,侯偉從小小的四葉參中找到了致富之路,也帶領殘疾人兄弟姐妹們擺脫了貧窮。

五常市雲峰四葉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10多個鄉鎮119個殘疾人種植戶種植四葉參。

  說起自己缺失的三根手指,侯偉輕描淡寫地說:『小時候比較淘氣,一次在玩耍中,不小心將這三根手指給弄掉了。』他說得很輕松,就好像在敘述別人的傷痛一樣。當時,他也痛哭、埋怨、迷茫過,甚至將自己關在屋子裡幾天不出門。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家人、親戚的幫助和鼓勵下,他漸漸的從自暴自棄中走出來,逐漸接受了自己身體殘疾的現實。

  畢業後,他進了本村的一所小學校當了代課老師,一邊在學校代課,一邊幫著家裡乾農活。可他從未放棄尋找新的事業起點,成功總是為有准備的人准備的。2005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侯偉去外地辦事,品嘗到了一道小菜,其味酸甜,鮮美無比。吃過之後,久久不能忘懷,後來一打聽,纔知道這道菜是一種名叫四葉參的植物做的。而這個植物在五常並沒人種植。侯偉萌生了自己人工種植四葉參的想法,他開始到處找資料,四葉參原來是朝鮮族最愛吃的一種美食,並且還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的山菜之王、市場需求非常大,如果人工種植而且勞動強度低,適應力強,也更適合殘疾人種植。

  有了想法和目標,經過詳細的考察後,仔細的琢磨後,便說乾就乾了起來。第一年,侯偉投入了5000多元,購買了四葉參種子,在自己家的二畝地上搞起了實驗,沒想到三年過後,他的兩面試驗田獲利五萬多元。

  2009年,侯偉將有意種植三葉參的殘疾兄弟們組織起來,成立了五常市第一家雲峰四葉參種植農民合作社,為了提昇產品的經濟價值,侯偉又自己投資建立了倉儲庫房,延長了產品的上市時間,使得四葉參的價值進一步得到拓展,也更始侯偉跟他的四葉參種植聲名遠播。

  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他始終沒有忘記那些跟他一樣身體有殘疾,生活沒出路的殘疾兄弟。他總是能幫什麼就幫什麼,只要自己能做到的,就一定盡自己的能力幫著殘疾兄弟們解決實際問題。從資金到技術,侯偉將自己擁有的一切傾囊相授,他與社員和村民們簽訂訂單,盡責盡力,善始善終。多年來,他在衝河鎮、杜家鎮、長山鄉、二河鄉、安家鎮等10個鄉鎮共舉辦四葉參種植培訓班12期,培訓人員780人(次),免費發放四葉參種子32萬多元。

  杜家鎮復興村村民潘宇,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肢體四級殘疾。2014年,潘宇在自家的小菜園裡種上了半畝地的四葉參沒想到2016年收獲了11000元。潘宇逢人便說:『是四葉參讓我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靠著自己的力量,我也能養家糊口啦!』

  二河鄉村民單冬寒,肢體三級殘疾,今年50歲。因為自己沒有勞動能力,父母又體弱多病,家中僅有的四畝半地也租給了別人,一家四口就靠著女兒外出打工掙的錢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在侯偉的指導培訓下,他租了一塊山地,種上了8畝地的四葉參,2018年的收入能達到80000元左右。

  9年的時間裡,侯偉發展四葉參種植,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殘疾人增收致富的陽光大道。如今,五常市雲峰四葉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已由成立之初的7人發展到256人,其中殘疾人社員119戶,種植面積達到403畝。2017年12月,與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35戶殘疾戶,簽訂『五常市殘疾人聯合會、五常市雲峰四葉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殘疾戶』三方協議,吸納入股,種植分紅,開闢出一條精准脫貧之路,為精准脫貧盡微薄之力。

  對於未來的發展,侯偉還有更大的夢想。他要優化生產基地建設、引進生產線,進行精深加工,提高四葉參附加值;增項醬菜生產,山特產品加工,為貧困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打造集『種植、儲存、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產業模式,把五常打造成國內知名的『四葉參之鄉』。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侯偉常說:『我是一個殘疾人,深知殘疾人的疾苦;我是一名殘疾人工作者,也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些年來,我得到了好多好心人的支持和幫助,我要把這份愛心和責任傳遞下去,帶領更多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們過上殷實富足的生活。』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黑龍江省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