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日訊(記者 莊園)隋軍義是佳木斯市特種設備檢驗研究所檢驗員,但在他駐村包扶的佳木斯市湯原縣竹簾鎮龍江村村民眼中,他已成為村裡人。兩年的駐村扶貧,讓他由一名事業單位乾部,變成了農民們的貼心人。

40歲的隋軍義是一名癌癥患者。2017年,隋軍義向單位領導遞交駐村扶貧申請的行為讓單位所有的人都深感意外,又都為他緊緊地捏了一把汗,『農村的條件怎麼也比不上城裡,這不是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嗎?』而隋軍義解釋,『我一個在生死邊緣掙紮過的人,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我不想混日子,只想有點價值地活著,做點有意義的事的,繼續做一個有點用的人。』

單位領導多次勸說,隋軍義就反復找領導解釋,自己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終於申請被單位領導批准,但是來自妻子的擔心與埋怨依然是不小的阻礙。隋軍義知道妻子是刀子嘴豆腐心,便不再說讓妻子鬧心的扶貧事。當他收拾行囊,真要去湯原縣竹簾鎮龍江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時,妻子又默默地幫著隋軍義帶好衣物。

隋軍義每次回家都向妻子講村裡貧困戶的事,為了取得妻子的徹底理解,他還帶妻子去了一次自己幫扶的村子,實地感受。到貧困戶家裡看過後,妻子知道了為啥丈夫總說他們不容易,為啥自己頭拱地也要幫助他們。知道村裡和工作隊經常去縣裡和鎮裡辦理業務,單位公車改革沒有車輛保障,妻子主動把自己的車給工作隊當通勤車使用,自己辦公來回打車。
湯原縣龍江村有貧困戶39戶65人。隋軍義和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摸情況、想對策,先後12戶貧困戶和9戶一般戶危房問題,『三通三有』『兩不愁,三保障』兩年內全部解決到位,他堅持因戶施策制定了幫扶計劃和三年長久規劃,幫助每個貧困戶都辦理了小額貸款業務,目前37戶貧困戶脫貧。
得知村裡有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隋軍義積極向縣裡申請,在縣醫院開通了辦理慢性病醫保的窗口,還一戶一戶地講解辦理慢性病條件,協調醫保局幫助全村符合條件的48人辦理了慢性病證,村裡的群眾親切稱他為『離我們最近的貼心人』。
村裡基礎設施差,一到夏天污水橫流,每逢冬天垃圾成堆。隋軍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多次向縣領導和局領導匯報協調。在單位局黨委的支持下,籌措扶貧資金20多萬元,在龍江村建起了幸福大院、文化長廊、龍江供水站;聯系縣新農村辦投資520萬元對全村的11條道路4297延長米進行改造,新增路燈80個,縣林業局栽種果樹苗860棵,原來的貧困村變成了全鄉的環境建設示范村。
此外,隋軍義引導村集體打造『紅衛河』品牌大米,僅在省市縣扶貧產品展銷會就銷售大米10000餘斤。為每個貧困戶確定至少2個產業項目,發展產業訂單,簽約農作物種植吉塔辣椒6.5畝,家禽養殖500餘只。還積極爭取縣光伏辦利用本村閑置土地7200平方米,投資300萬元建設光伏發電項目。
隋軍義真心為貧困戶著想,換來的是貧困戶真心的感激。在隋軍義住的地方,經常不知是誰將摘好的蘸醬菜掛在門把手上,不知是誰將新做的一小袋大醬掛在大門上……東西不多,也不貴,是老百姓想用自己勞動生產出來的東西,表達最真摯的情。
作為黨員,隋軍義一頭紮進單位定點駐村扶貧工作一線,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廣泛傳達黨的聲音、播撒黨的溫暖,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想辦法、用實招帶領貧困戶走上了幸福的新天地,他以生命赴使命,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市場監督管理乾部的紅心——對黨忠心,一心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