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9日訊 又是一年歲末時,盤點一年的收獲,肇州縣二井鎮黎明村村民贊不絕口的,是『小菇娘』帶來的驚喜。
黎明村地處我省第一積溫帶,上世紀九十年代,該村經濟作物主要是大蔥、大蒜、白菜和菇娘『三大一小』。2011年開始,由於市場價格走高,黎明村菇娘種植業開始抬頭。而帶頭『吃螃蟹』並一路做強做大的,是現任村委會主任、肇州縣二井黎明小菇娘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潘立新。
2013年,潘立新試驗小拱定植,早菇娘獲得成功。2014年,他和村裡一位種植戶合作,種了19棟大棚菇娘,獲純利潤近6萬元。2015年,他帶動6戶村民種菇娘,大棚菇娘畝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從此,菇娘一路拔城掠地,佔據經濟作物頭把交椅。
笑稱『一路成功、從未失手』的潘立新,還獨創了『糖奶噴施法』,給生長期菇娘噴施紅糖水加牛奶的『葉面肥』。這樣『嬌生慣養』的菇娘又鮮又甜,還有一種特殊香氣。隨著經驗積累、技術提高,大棚裡扣小拱的早菇娘5月初上市,身價40元一斤,5月20日上市30元一斤,大地菇娘7月上旬上市,一直持續到8月末,形成錯時上市、長達4個月的產果期。近兩年,大地菇娘畝均純收入5000元,小拱菇娘畝均純收入8000元,大棚菇娘畝均純收入1.2萬元,最高突破2萬元。
合作社為入社農戶提供良種物資、技術信息服務,基地建設實行品牌、管理、銷售『三統一』模式,引領帶動農戶標准化生產、規模化經營。2014年,黎明村『鐵把青』菇娘5572噸通過無公害認證,目前正在注冊『酸漿』綠色標識。
黎明村的菇娘從來不愁『嫁』。每年菇娘還沒落地,大慶、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地客商已早早上門等貨,敞開收購甚至不過夜。說起黎明村菇娘的好處,潘立新舉例為證:2017年參加在杭州舉行的農產品展銷會,他和村民3個人帶了170斤菇娘參會。因為超重,中途差點沒扔掉。展會現場,他們把一大捧菇娘裝到一個方便袋裡,壯著膽子叫價40元一斤,結果轟搶一空。
據統計,目前菇娘種植覆蓋全村6個自然屯、320戶農戶,總面積3900畝,其中大地菇娘1000畝、拱棚菇娘2650畝、大棚菇娘250棟,2019年純收入總計超過2900萬元,畝均7500元。
潘立新說,他的目標是菇娘產業的二次增收,正在忙著幾件事,都有了初步結果。一是明年搞試種,在大棚栽種菇娘前搶出一茬香瓜。二是挑戰菇娘重茬迎茬難題,已考察了遼寧兩家菌肥廠,尋找輪作克星。三是解決儲運保鮮難題,為錯季銷售、開發南方市場,正在設計抗壓的塑料真空包裝。四是和專業機構合作,進軍菇娘罐頭、飲料等深加工領域。
采訪結束,告別黎明村。行車途中,村路一側大地不時可見飛濺的焊花,那是村民在搶前抓早進行大棚施工,鉚足了勁兒,大乾快上小菇娘『金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