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0日訊 對老百姓來說,冬天屋子不冷就是最大的民生。
剛好就在這個冬天,龍鳳區的湖韻新村、萬隆家園、龍鐵等9個老居住區3300多戶居民家裡不冷了!
『屋子熱乎了,服務也上去了,為這事兒,我們盼了好幾年。』陽光俊園3號樓居民鄧亞麗說,『前幾年,一入冬在屋裡也得穿毛衣毛褲,大冬天都穿棉褲。』
過去,龍鳳老居住區的冷屋子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今年,龍鳳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找差距直面問題,抓落實提前行動,早在七八月份,就將解決這個問題提上重要日程。
『政府多次召集協調會、推進會,要求我們沈到底,把問題抓實抓透,保證居民住上暖屋子。』龍鳳區城管局副局長崔立軍說。
為此,龍鳳區抓住『三供一業』移交的機遇,在市政府和石化公司的支持下,將冷屋子集中的9個老居住區,都轉交給市熱力集團供熱。
為實施有效監管,龍鳳區建立健全供熱質量監督機制,尤其是將供熱服務計入企業誠信檔案,作為年度考核依據。
9月28日,市熱力集團接手後,在城管部門的配合下,半個月不捨晝夜,集中力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總計維修二三級管網133處、漏水點3339處、低溫點5165處……
二
家住龍鳳,冷屋子暖了,而更暖的,是民心。
王平平清晰地記得,11月8日拿到不動產證那天,她把證件捧在手裡,情不自禁地哭了。為了這一天,她和1780多戶居民,期盼了4年。
最初是2015年,1780餘戶居民興高采烈地陸續入住新小區——御湖灣時,卻發現無法辦理不動產證(產權證和土地證合二為一)。有道是『居者有其屋』,可他們『買了房子卻沒證』,一時間懮心忡忡,將問題反映給政府。
『我們接手後,也想不出好辦法解決,因為按照政策規定,這個證辦不了。』龍鳳區房產管理站站長蔡文冰說。
究其原因,是這個樓盤雖然有預售許可證,但竣工後,開發商和施工方發生糾紛,導致相關材料沒有提交,相關部門及機構無法進行檢測驗收,不動產證自然也就無法辦理。
在這種情況下,龍鳳區政府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帶著感情和責任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千方百計拿出硬招實招,給居民們協調解決了供電、供氣、供暖、電梯、孩子入學等一系列棘手問題。
『接手後,我們就一直在解決問題。』蔡文冰說。到2017年9月,這件事迎來轉機。當年,省委出臺相關意見,要求全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企業和群眾有獲得感。
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市區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解決進度,僅市政府就進行了4次專題研究,將龍鳳區的御湖灣、唐人中心、居然清華園、龍鐵等新老小區21個項目不動產證辦理,全部列入歷史遺留問題。
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這21個項目前3期一萬多戶居民,已經能夠辦理不動產證了。而且,為減輕相關部門集中辦證的壓力,龍鳳區房產管理站還騰出兩間辦公室,安排專人為居民們提前匯總材料,再陪同居民們統一去辦證。
帶著感激和喜悅之情,居民們制作了15面錦旗,分別送到市政府、龍鳳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錦旗也表達不了我們的感激之情』,提起這事兒,王平平的心情異常激動。
三
錦旗,字數雖少,承載的卻是沈甸甸的情誼。
『情系社區居民,營造安居家園』,這是龍鳳區D-06號樓50戶居民寫在錦旗上的心聲。
這棟樓,於1998年建成,到2008年開始漏雨,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近年來成為『棄管樓』。
去年,居民們找到龍鳳區房產管理站反映問題。『群眾呼聲是第一信號』,蔡文冰和副科級乾部劉明當即去查看情況。
『6樓那家,屋頂掛著塑料布,順下一條水管,地上放個水桶接著,屋裡有一股發霉的味兒。』劉明說,『站長和我說,得趕緊研究解決。』
當年預算已經做完,他倆將問題匯報給區政府。區政府常務會研究,決定由財政單獨列資解決。經過市場化運作,施工企業搶在雨季間隙,給樓頂做好了防水處理。
不僅要把『棄管樓』管起來,而且要管好。龍鳳區一鼓作氣,把龍化幸福樓、石化總廠幸福樓、藍島商城等老舊小區物業棄管問題,也都解決了……
『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龍鳳區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聚焦群眾最急的緊迫問題、最懮的痛點問題、最盼的需求問題,明確整改問題212項,至11月27日,僅剩一項未徹底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