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0日訊(記者 莊園) 60歲的趙之忱是樺南縣教育進修學校的一名教師,也是樺南縣進修學校駐樺南縣孟家崗鎮保豐村第一書記。2017年以來,趙之忱堅持身體力行、親力親為,帶著對貧困群眾的濃濃牽掛,把精准要求貫穿駐村幫扶全過程。在拓渠增收、金融扶持、教育扶智和轉移就業方面助力保豐村村民脫貧。

孟家崗鎮保豐村共有550戶20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戶131人,主要以發展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了解到該村在發展庭院經濟、特色種養殖等增收致富項目上基礎薄弱,貧困群眾轉移就業意識和能力有待提昇,特貧群眾比例較高,脫貧難度較大的特點,趙之忱對村民們實施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精准幫扶。深入剖析貧困戶致貧原因,結合國家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扶貧政策,有針對性的入戶宣傳講解,使黨的扶貧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為了帶動百姓共同致富,積極做好貧困人口的脫貧鞏固和提昇工作,趙之忱個人出資帶領村民外出考察手工編織工藝產品項目,經考察一行人選擇手工編織工藝產品應作為保豐村的首選項目,隨後又輾轉盤錦、齊齊哈爾、黑河、集賢等地考察蘆葦編織、柳條編織等項目,拓寬了村民們的視野、增強村民們的致富信心。經過趙之忱的多次溝通協調,村裡與江蘇桃園家飾簽訂了水蒿子稈供銷合同,2019年3月僅此一項就為保豐村百姓創收7萬餘元,也讓保豐村產品遠銷日本,2020年保豐村的水蒿子稈也早早的就被訂購了。
在產業幫扶方面,趙之忱堅持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保豐村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為適宜發展特色經濟種植的57戶貧困戶出資7680元,購買李子樹64棵,並親手幫助村民們栽植。為確保成活率,趙之忱帶領村民們為果樹噴藥滅蟲,今年果樹碩果累累。為適宜發展庭院養殖的貧困戶出資7500餘元,購買雞雛、鵝雛2000餘只,2018年貧困戶增收75000餘元,為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拓渠增收方面,趙之忱多次為貧困戶聯系銷售渠道,高價銷售大豆、家禽、生豬及山產品,獲得差異化收益;充分發揮村致富帶頭人的示范作用,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訂單農業,綜合分析近年豆角市場行情,幫助貧困戶與農民企業家段淑霞簽訂豆角供銷合同,提高種植收益;針對保豐村大豆種植面積大的實際情況,先後兩次赴寶泉嶺醬業洽談磋商,現已達成長期供銷協議,實現了大豆種植戶穩定保收增收。
在轉移就業方面,趙之忱積極倡導致富光榮、多勞多得,為具備勞動能力的15戶貧困戶,提供精准轉移就業信息,實現年人均增收1300元。通過典型示范引領,保豐村貧困群眾逐漸建立了『弱鳥先飛、深貧先富』的堅定信念,有效克服了『等、靠、要』思想,全面形成了自強自立、爭先脫貧的良好風尚。
2017年春節前夕,趙之忱在駐地為保豐村五保戶和特貧戶包年夜餃子,正在哈爾濱的趙之忱妻子因雪天路滑發生十臺車連撞,致使右手撓骨和三叉骨骨折。接到電話趙之忱萬分焦急,了解妻子傷情後,趙之忱安慰老伴說,『今晚讓孩子陪你先住院,我此刻正在為全村五保戶和特困戶包年夜餃子,後天就過年了,五保戶都是鰥寡孤獨的老人,你說我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包完餃子後,我連夜去哈爾濱看你。』聽到這段對話,前來幫助包餃子的村民們眼睛濕潤了,『趙老師您的捨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和為民情懷,我們保豐人永遠不會忘記,您別包了,快去看老伴吧!』雖然歸心似箭,但是趙之忱仍然堅持把餃子包完並送到百姓家中。
三年來,趙之忱走訪貧困群眾兩千餘次,累計為村五保戶送去水餃100餘斤,豬肉300餘斤,元宵200餘斤,為貧困群眾捐贈衣物300餘件,鞋子100多雙。為村民義務出車150餘次,行程逾兩萬多公裡,個人出資累計9萬餘元。800多個日日夜夜,趙之忱紮根貧困鄉村、奮戰攻堅一線,協調配合村『兩委』,帶領全村百姓,向貧困宣戰,譜寫了乾群同心、治貧致富的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