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2月14日訊 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從事水稻耐冷研究的『90後』博士生孫明哲,今年7月以高層次人纔引進到八一農墾大學,被聘為教授,主講植物分類學與植物解剖學課程。同期入選學校青年人纔培養計劃,11月由學校推薦借聘到國家科技部農業農村司工作,是我省農業領域的新興人纔。他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7項,一系列科研成果為水稻耐冷分子育種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和技術支橕。
黑龍江是我國最大的粳稻產區,但年均氣溫較低,低溫是我省寒地水稻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說起自己的研究,孫明哲侃侃而談:『我的工作就是挖掘水稻耐冷關鍵基因,解析水稻耐冷的分子機制,為水稻耐冷分子設計育種提供精確靶點與理論支橕。明確水稻如何耐冷,纔能快速准確地培育耐冷水稻。』
立足實際,解決農業發展問題,這樣的科研精神在孫明哲身上得到完美體現。除了投身自己的研究領域外,孫明哲還積極幫助科研團隊進行課題攻關。
孫明哲所在的科研團隊是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大豆耐鹽鹼和水稻耐低溫是其兩大研究方向。在大豆耐鹽鹼研究方面,孫明哲幫助團隊完成多個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通過探究植物如何應對鹽鹼脅迫,培育出耐鹽鹼的大豆新品種,把我國面積巨大的鹽鹼地利用起來,以實現穩定糧食供給的目的。相關成果曾獲得省高校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大慶市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
現在孫明哲正在北京工作,學校裡學生的學業成為了他最牽掛的事。『雖然學校並未安排太多校內教學任務,但我經常督促學生好好復習、認真做實驗,盡可能地通過電話或周末回去給他們解答一些問題。』孫明哲謙虛地告訴記者,現階段雖然忙碌,但科研和教學都不會放下,他希望自己能為龍江水稻生產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