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身殘志堅 脫貧光榮】劉洪霞:貧困戶變致富能手
2019-12-18 18:4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18日訊(記者 許諾)今年34歲的劉洪霞是鶴崗市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村民。2014年5月,劉洪霞家被列為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發揮自身能力,努力拼搏,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貧困戶變致富能手。

  劉洪霞家裡人均耕地不足3畝,10歲的女兒在縣裡上小學,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基本是靠丈夫鄭廣纔冬天在附近林場乾活維持。自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劉洪霞一家成為了太平溝鄉黨委書記幫扶的對象,正當她鼓足乾勁准備實現脫貧的時候,生活給了她沈重一擊。2014年,丈夫鄭廣纔為了給孩子賺點學習用品的費用,騎著摩托車四處聯系零活時,一場意外的車禍從天而降。他被一輛黑色轎車撞出20多米,摩托車被撞成幾截,他昏迷了28天,醫生下達了3次病危通知書,在多方努力下,鄭廣纔醒了過來,但其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劉洪霞肩上。

  劉洪霞扛起了家中所有的事,在粉碎牛飼料的時候,右手不小心卷入正在旋轉的機器中,手指被攪碎,被鑒定為肢體四級殘疾。一時間劉洪霞感到崩潰和絕望,夫妻二人常常落淚。

  劉洪霞家的情況受到了太平溝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鄉領導、駐村工作隊和村乾部在多次到劉洪霞家中談心的同時,為其宣講脫貧致富案例,鼓勵她積極發展產業項目。他們了解到,石虎溝村不但是五味子、平貝種植的專業村,同時還是有著120餘頭黃牛,300只絨山羊養殖的專業村,在種養殖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經過幾天的思想斗爭,劉洪霞深深的認識到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奮斗拼搏的力量和永不服輸的精神。

  經過一家人的反復商量,決定要振作精神發展種養殖業,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盡快脫貧致富。針對劉洪霞的家庭實際情況,鄉、村乾部為他家量身制定了長效和短效兩套種養殖幫扶計劃,達到精准施策,對癥下藥。一是北藥五味子種植項目。五味子的種植周期較長,3年後見收益,但經濟時效期是15-20年,屬於一次投入,長期收益的好項目。為此,幫扶責任人免費為其提供了4畝地的五味子種苗,開始了劉洪霞家發展庭院經濟的初始階段。二是育成牛養殖項目。幫扶單位無償為她家提供了3頭育成母牛,預計年增收15000元。

  在此期間,鄉村乾部主動幫忙把飼草運送到劉洪霞家,幫助喂養和照看,在眾人的幫助下,困難沒有壓倒這個自立更生的家庭。看著丈夫用雙拐鍛煉堅毅的臉、日漸壯大的牛群,劉洪霞越乾越有勁,滿腹的感謝不知從哪說起,劉洪霞逢人就說:『是黨的關懷讓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是鄉村乾部真幫實扶讓我對生活點燃了希望。』

  2018年,石虎溝村又為劉洪霞家免費提供了3300棵五味子苗、縣扶貧辦免費提供了200根水泥樁,幫助劉洪霞擴大了五味子種植面積3畝;同時,幫助劉洪霞家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新購買4頭黃牛。目前,劉洪霞家共有五味子7畝、黃牛14頭,預計五味子年增收5萬元、黃牛年增收6萬元。通過精准發力、精准幫扶,僅此2項就可以使劉洪霞家實現穩定脫貧。

  劉洪霞說,我們一家真真切切體會到了黨的溫暖。兩年前我們家還是一貧如洗,今天已達到年收入近10萬元,這是我從來都不敢想的事。

  懷著感恩的心,劉洪霞莊嚴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的劉洪霞已經成為了石虎溝村的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准備用無私的奉獻服務社會、幫助更多的像她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當前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劉洪霞希望利用自己脫貧致富的經驗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調動有意願發展的貧困戶,引領貧困群眾堅定脫貧志、提振精氣神,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不斷增強自我發展動力,用抱團取暖的精神,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黑龍江省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