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讓鄉村更美麗宜居——齊齊哈爾市奏響人居環境整治最強音
2020-01-06 10:38:1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包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6日訊 走進拜泉縣長春鎮民生村,稍有留意就會發現,乾淨整潔的村道兩旁,已經被各種樹木編織成為了網格狀;村文化活動廣場上,老人和孩子們活動的身影,正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園生活。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因為外出打工而差不多走空了的村落,如今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正在給這裡重新注入生機和活力。

  在全市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只民生村在發生變革,越來越多的村莊,正通過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工作機制,以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為抓手、以整村推進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能源革命和村容村貌整體提昇,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兩年來,全市按照中央和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建立了整合資金、集體投入、企業投資、群眾自籌、社會捐助的多元投入機制。2019年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大幅度的資金投入不僅僅建立起了有效治理機制,最關鍵的是破解了人居環境整治的瓶頸問題。全市5個縣(市)區實現了市場化運作模式,11個縣區采取了一體化運行方式。靈活多樣的模式,讓全市511個村的保潔員工資納入到了縣區財政預算,而且通過推行『門前五包』制度,規范和約束村民自我管理,形成了一種常態化運行管理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它是貫穿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的長期任務。為抓緊抓好這項長期任務,全市聚焦整治重點,統籌推進『五個革命』,並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穩步推進『廁所革命』。針對北方寒冷的氣候特點,全市組織人員多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論證,探索出了並網式、管網式和分散集中模式,與污水治理有機結合推進農村改廁的有效辦法,堅持尊重民意、先行試點、突出中心村屯,新建室內廁所16043戶。

  ——積極推進『污水革命』。全市總投資2億元,建管網延伸和小型污水處理廠。建成鄉村級污水處理設施15座,管網175公裡,日處理能力15040噸。

  ——全面推進『垃圾革命』。全面建立了『村收、鄉運、縣處理』體系,共聘保潔員1.3萬名,村級垃圾投放點1.7萬個;鄉級閃蒸礦化站92個、中轉站224個;縣級建立垃圾衛生填埋場12個。全市共出動94.2萬人次,車輛22.2萬臺次,清理垃圾111萬噸。

  ——切實推進『菜園革命』。重點建設菜園典型示范村145個,甘南笨蛋哥雞蛋、訥河『燎原村』蔬菜等30個品牌銷售到10多個省市;發展雞鴨鵝及特色養殖925.5萬只,庭院加工1737戶,觀光采摘419戶,農民增收2.7億元。

  ——著力推進『能源革命』。新建秸稈固化站92個,累計達97個,共有秸稈發電廠4個。全市秸稈利用量達到1192萬噸,綜合利用率74.4%,佔全年計劃目標的93%。

  隨著『五個革命』的統籌推進落實,全市人居環境整治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與往年相比,全市已達到了『五個基本』的目標,即村裡村外、院裡院外、屋裡屋外基本乾淨,河庫(塘)水面基本沒有漂浮垃圾和岸邊沒有亂倒垃圾,通村公路、國(省)道、鐵路、高速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基本沒有垃圾,田間地頭可視范圍內基本沒有亂倒垃圾的現象,基本實行『農戶清掃、村屯集中、鄉鎮運輸、縣鄉處理』的機制。

  面對著人居環境整治的死角,齊齊哈爾市針對空心村的實際情況,結合村屯規劃,先行試點,推進搬遷撤並。全市計劃近兩年撤並自然屯349個,目前已投入2.44億元,搬遷撤並了34個,騰退土地5354畝。同時,撤村並屯後齊齊哈爾市注重把文化元素植入到農房建設當中,並突出個性化塑造,結合民族村的地理區位、歷史背景、民風民俗、地域風情等實際情況,充分挖掘農村特色人文元素。訥河市在9個鄉鎮建設幸福大院,安排677戶貧困戶,建設不同風格的居住區,打造鄉村振興的先行區、產業發展的先導區、改革的實驗區。

  如今,在廣闊的鶴城大地上,美麗宜居的鄉村越來越多。梅裡斯達斡爾族區3000戶農民使用上了室內水衝廁所;克東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垃圾實現了分類處理,並形成了長效保潔機制;泰來縣通過引進寧波水藝集團在大興鎮建立了2個村污水處理廠,使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正在鶴城大地上鋪展開來,奏響了人居環境整治最強音。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