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記者 許諾 霍梟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龍江最寶貴的原生態優勢,讓綠色成為龍江最亮麗的底色。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如何切實保護好綠水青山這一主題『把脈』、『開方』,積極建言獻策。

省政協委員叢麗介紹說,2019年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四大乾流水質良好。細鱗魚、烏蘇裡白鮭等珍稀魚類的出現、經濟類魚類的數量的增多都體現了我省水質的不斷提昇。空氣質量得到進一步優化,2019年9-11月份PM2.5污染比去年同期下降13.6%。為進一步解決采暖季初期空氣污染問題,她建議,要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用煤總量,謀劃以清潔能源替代;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特別是要做到供熱節能,推動節能產業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控制燃煤散燒;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執行,提高全民自覺執行預案的意識。
在討論中,多位省政協委員表示,目前農業與農村面源污染的比重日益凸顯,特別是農田退水污染中,對水體最直接、最嚴重的污染就是稻田退水污染。為此建議,要開展對水稻種植、灌溉、污染現狀調查,形成大數據庫,為分類別、分地域、分階段治理提供方向;逐步建立水稻退水日常監測制度,實施采測分離,由縣級監測機構采樣送樣,聘請有監測能力的機構全省統一檢測,解決縣級監測能力不足,農藥污染因子監測空白的現狀;對水、肥、農藥進行合理運用與控制,建設農田水肥利用高效的灌溉排水體系,實施灌溉退水的循環利用,探索流域區域聯防聯控相結合的措施。

『垃圾圍城』問題引發政協委員懮慮。為了使更多的資源從源頭分離出來,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減輕處理垃圾的社會負擔,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周麗萍委員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要扶持垃圾分類處理企業,加快產業化發展。一方面通過減稅等手段鼓勵、扶持相關企業,並對那些企業認為無利可圖不進行處理的垃圾,利用固廢中心免費處理,另一方面要做好監管工作,防止企業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和積極性。要把垃圾分類落實到每個人心裡,為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