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 (記者孫英鑫)在鐵路系統內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夏季與江河為舞,冬季與冰雪為伴,每年奔波在管轄的201座大橋、384座涵渠、3座隧道之間,通過70000多個測量數據,繪制出6000多張CAD平面圖,及時掌握橋梁和涵洞設備的穩定性、傾斜度、偏移量等,作為旅客平安出行的重要依據。他們有個名字叫橋隧工,也有人叫他們『冰人』。


齊齊哈爾工務段橋隧檢測組5名橋隧工,每年冬季都要對管內的平齊線504公裡、濱洲281公裡特大橋進行水文測量作業。他們要拿著內燃鑽冰機、水准儀、三腳架、塔尺、盤尺、鉛錘、測繩等40斤的工具,在一望無際的江面上行走20分鍾到達作業地點,在橋墩八個方向的5、10、15、20米位置分鑽出32個直徑為15厘米的測量點。
15日早上8點多,嫩江三號橋江面上的溫度達到零下26°左右。伴隨著刺骨的寒風,1991年出生的橋隧工張歡帶領著工友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布滿積雪的冰面上鑽冰測數據。『都乾5年了,這種工作環境早已經適應了』凍得臉頰通紅的張歡對記者說,一般大橋測量都是在9月份汛期以後進行,對橋下河流深度淺的地段,可以穿水靴趟水測量,像504、281這樣的特大橋,水較深,水流急,不能保證人安全,對測量准確度還有影響,所以選擇冬天測量。
嘟嘟嘟……,由於天氣寒冷,鑽冰機拽了近20下纔發動起來,橋隧工們一起用力將鑽頭鑽入堅硬的冰面內,瞬間冰屑飛濺,褲子、鞋都會被沾上冰水,形成了冰溜子,10分鍾左右,水從冰下湧了上來。橋隧工們把塔尺放到河床底部後,做好標記,這樣就可以知道水下深度。
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下,沒有遮擋物的江面上,橋隧工們連續作業了5個小時,進行了一個橋墩的水文測量,要全面測量完一個特大橋,他們要用上4天的時間。除了水下測量,還要對上下游冰面和橋下河床斷面進行測量,間隔10米一個測點,這時候就需要水准儀和塔尺。安洋是水准儀司鏡人員,即使迎著寒風操作水准儀也不能躲避,厚厚的圍巾上掛著冰霜,任刺骨的寒風吹的兩眼流淚,一會他的臉就被凍僵了,每次測量後其他隊友都笑他為『冰人』。
張歡說,每一尺、每一個數據分析都要做到精准無誤,分析研判設備狀態,保障列車安全通過,這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飛起的冰沫、通紅的臉頰……橋隧工們對每一處測量都嚴格按照規定,一絲不苟地記錄分析數據,最後用CAD畫出一幅幅示意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