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老友,因為錢財,心生嫌隙,訴至法院,一方是幫兒子買房傾盡所有,四處舉債的老人,一方是為朋友鼎力相助,慷慨解囊的朋友這起案件究竟該怎樣處理?
兒子買房急用錢輾轉反側難成眠
2018年,趙某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北京落腳,趙某因此驕傲不已。但當兒子和准兒媳決定在北京購房結婚後,趙某犯了愁。盡管兒子手中有些存款,她也將自己和老伴積蓄傾囊而出,加起來勉強湊夠房子首付款,可裝修錢怎麼辦?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後,要強的趙某決定『拉下自己的老臉』,跟朋友們開口借錢。為了兒子,她『豁出去了』。
花甲老友鼎力助怎料期滿不還錢
同樣花甲之年的劉某與趙某是多年好友,同住一個小區,經常一起唱歌、跳舞、打牌。得知趙某急需用錢後,劉某借出31200元。趙某不勝感激。到期後,趙某卻遲遲未還錢。反復催要無果,一怒之下,劉某訴至法院,要求趙某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電話溝通隱情現耐心法官深情談
承辦此案的大慶市紅崗區法院法官閱卷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三十出頭的他為人子、為人父,幾年前也經歷過娶妻生子、購房買車,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父母還是全力相助,他能體會到被告趙某的不容易,也同樣能理解原告劉某的焦急。在這個病毒肆虐、格外寒冷的春天,他不想再讓兩位老人因為官司飽受煎熬。於是,纔從社區防控一線回來的他,馬上開啟了『電話+網絡』的『雲辦案』模式。

在數次電話溝通中,法官捋清了案件來龍去脈。原來,趙某為籌錢,多方舉借,與劉某借款到期同時,還有其他幾份債務到期。考慮到自己與劉某關系要好,趙某就先將手頭的錢還給了其他債主,正想著找個時間跟劉某商量暫緩還錢,恰好著急用錢的劉某就討債上門。這讓本就愛面子的趙某有些下不來臺,到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劉某沒料到趙某會面露難色,不免又急又氣又寒心,說了些重話。兩位多年好友就這樣鬧僵了。
法官隨即做起兩人的『和事佬』。他說,此刻電話裡的他不是法官,只是與他們子女同齡的孩子,願意聽他們訴說委屈……他說,為子女無私的付出與對朋友的危難相助,都令人感動……他說,是因為彼此要好,纔對彼此期待更多……他說,疫情之下世事無常,更應學會好好珍惜……就這樣,他用自己的同理心融化矛盾的堅冰。
隔空相見愁眉展雙方齊聲贊法官

卸下心頭怨氣的兩位老人,在法官建議下同意網上開庭。然而,年逾六旬的她們對網絡不甚熟悉。於是,法官又變身『老師』,開始不厭其煩的教導兩位老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兩位老人終於掌握參與網上開庭的操作方法。

開庭之日,兩位老人隔空相見,不免眼圈泛紅。這是疫情以來,兩位老人第一次見面。法庭之上,法官對雙方提交的證據進行充分質證,再次詳細詢問雙方借款用途、借款經過、借款金額等後,詢問雙方是否同意調解。兩位老人已冰釋前嫌,當庭同意調解,原告劉某表示自已著急用錢的那段時間已經過去了,她願意給被告3年時間,讓她先償還其他人的債務。

庭審後,兩位老人對法官齊豎大拇指,贊嘆道:『這麼年輕的法官,就這麼會做群眾工作!教我學網絡比我兒子還有耐心,在法庭上又這麼專業,真是後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