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網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人們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
我們每個人都成了網民中的一員
在疫情發生的這段日子裡
大家上網課
在網上辦公
用網絡溝通
……
努力讓生活繼續前行
回顧這期間
有許多網民
都在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今天
就讓我們來聽聽
大慶好網民的故事
眾所周知,疫情期間,口罩緊缺,大慶石化成為第一個實現口罩自動化生產的企業,而你不知道的是,這背後,是大慶兩位網民連續三天兩夜的用微信、視頻等高效網絡手段,大慶、廣州兩地開了無數次『雲會議』、『雲討論』,奮戰來的。
他們就是大慶石化塑料廠機動科副科長王磊和維修車間技師王偉。
疫情來時,緊急領命
疫情來臨,大慶石化總廠要上馬口罩生產線。
2月21日下午,王磊接到通知,口罩生產線廠家無法派人來慶安裝,需要他帶領王偉去廣州公司學習口罩生產線的安裝及調試技術,回來自己進行設備安裝。
時間緊迫,任務重大,王磊兩人急忙趕到廣州廠家學習。此時,廠房裡已經有好幾組和他們一樣來學習的人了。大家都在催問廠家什麼時候能發貨,廠家無奈,告訴他們,只要大家手上負責的生產線能調試成功,機器就歸誰了。
也就是說,啥時候把貨拿回去,全憑自己!一聽這話,王磊立刻下定決心:學!必須得趕緊學會!
大慶廣州兩端連線,誓要拿下設備
王磊和王偉邊乾邊學,努力記牢每個螺絲釘所在的位置,同時將設備關鍵部件的位置、安裝的方式,都拍下來,發回工作群,讓『家裡』根據情況提前配線。
『家裡』相關技術人員有問題也會通過手機問王磊,他學會後再進行反饋。
王磊說:『感謝視頻通話這個發明,有時候我們打字、發圖說不明白的事兒,一個視頻過去,想看哪兒實時就能看到,有啥問題,他們甚至可以直接問廠家的師傅,太方便了!』
為了讓設備能快點在大慶石化『安家』,王磊和王偉白天會在工作群裡和同事們一起探討與准備工作相關的事情,電氣、設備等多個專業,配線、配電、PLC程序調試……一遍遍地優化方案。
晚上,拍照、發視頻、總結問題、做筆記……有時候遇到難題,一個視頻撥回工作群,立刻有人回應。
三天兩夜裡,小小的手機兩端,連接起大慶、廣州兩地的大慶人:
『這條線接入的不對,你們得這樣接。』
『這裡沒學會,你再重新安裝下!』
『這個視頻,角度不對,這樣來。』
『這裡要這樣安,機器纔能走。』
……
『雲攻關』助推,攻克難題
王偉和48歲的王磊一乾就是一天一夜,汗水濕透衣服也不顧。實在累了,就換班打個盹。
學習的最後一晚,廠家的師傅也留下來和他們一起調試。
其實設備安裝已經完成,但核心部件有些難題一直『攻』下來。王磊把這個難題發到了工作群中,大伙兒都是有多年設備維護經驗的人,他們隔空討論,在群裡實施『雲攻關』。
在大伙兒的建議一下,王磊向羅師傅提了一些改進方法。開始對方還不太相信他,感覺這跨行又跨界,改動肯定不可行。但最後拗不過王磊,想著試試看吧,就照著王磊說的方法進行了改進。
結果真的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他們直誇大慶石化厲害。
終於,26日凌晨4時30分,設備平穩運行了!王磊激動地說:『這是我的,我要把它帶回「家」!』
不辱使命,運回設備
王磊立刻把好消息傳遞回工作群,『家裡』很快給了回復:快遞在網上定完了,下午就能發貨!
『這速度,必須點贊!』王磊興奮地說。在設備打包前,他還錄了視頻發到工作群裡:『看,這就是咱們的口罩生產線,我馬上把他帶回家,你們等我!一定等我!』
26日16點,口罩生產線裝運完畢,送往機場,次日到達大慶。
27日夜晚,開發公司美龍服裝廠燈火通明。設備被成功吊裝拖入廠房,王磊和王偉在全員的配合下,經過9個多小時的連夜安裝調試,口罩生產線終於成功投產運行。
這場硬仗,他們贏了!在贏得這場戰爭的同時,王磊說:『感謝互聯網,讓我們能這麼快解決難題,這麼快運回設備。』
這場疫情
讓各行各業的人
在各自的戰場中
成為了最勇敢的戰士
而網絡
給了勇士們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