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的全面收官之年。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全省殘聯系統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中國殘聯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一任務目標,緊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堅持標准、咬定目標、盡銳出戰,按照『問需響應、精准施策、政策聯動、持續幫扶、激發動能、社會動員、長效鞏固』七措並舉的脫貧工作思路,紮實推進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向『貧困的最後堡壘』發起猛攻。
一項項數據、一個個成果,見證著全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顯著成效,全省殘聯系統以決戰決勝的精神狀態,聚焦剩餘脫貧任務,集中優勢兵力,統籌整合資源,強化幫扶措施,補齊短板弱項,堅決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壓緊壓實責任釋放政策效能
給殘疾群眾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纔能讓殘疾人感覺到更暖的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因人施策式』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康復服務——『普惠式』基礎性服務包和『因人施策式』個性化服務包,讓『精准康復』深入人心;『一人一案式』融合教育服務——采取特教學校就學、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個性化教學形式,全面提昇了我省學齡殘疾兒童的受教育覆蓋面;『龍江陽光培訓—就業—增收鏈條式』就業創業服務——推動各地制定出臺符合本地區扶持殘疾人就業配套實施辦法,為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鋪路搭橋;『愛得其所』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經驗——推進公共服務、公共交通、社會福利、社區等公共場所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和信息無障礙建設,推動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黑龍江省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把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納入到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大局,78項給予殘疾人特殊關照的優惠措施涉及殘疾人朋友康復、教育、就業、無障礙出行等方面,提高著殘疾人生活保障水平,改善著殘疾人生活質量。我省將助殘政策扶持作為工作支點,以暖心政策為殘疾人橕起一片天,助力殘友放飛夢想。
完善托底政策,把握民意脈動。全省各級殘聯組織聚焦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努力為殘疾人家庭辦實事解難事。省殘聯會同相關部門相繼制定出臺了《關於著力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實施方案》《關於對建檔立卡未脫貧殘疾人貧困戶建立『一戶一策』檔案工作的通知》《黑龍江省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助盲就業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等多個文件,抓實抓細脫貧舉措,指導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用心用情用力使貧困殘疾人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黑龍江省充分結合貧困殘疾人實際,將政策、資金、項目聚焦貧困殘疾人家庭重點保障工作,深入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1+10』助殘行動方案,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實施『托底』扶貧,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實施『造血』扶貧,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施『治本』扶貧,為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實施『文化』扶貧。
『助殘政策好,「一本通」裡找。』省殘聯強化『普惠+特惠』政策對貧困殘疾人的傾斜照顧,編印《脫貧攻堅惠殘政策一本通》,手冊中清晰而明確地標注了國家和我省的脫貧攻堅助殘特惠政策、助殘普惠政策、項目服務目錄、服務工作流程等內容。開展『惠殘政策進萬家』活動時,殘疾人工作者走訪調研的同時,翻開手冊,讓貧困殘疾人充分知曉和享受到這些惠殘政策措施,把『保障』送到殘疾人心坎上。
『問需響應式』服務精准掌握殘疾人所思所盼
『一問』——問個性化需求、『四送』——送政策送項目送服務送溫暖、『一響應』——回應一人一策方案,是省殘聯根據我省殘疾人工作實際情況,『量身打造』的特色服務方式。我省緊緊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脫貧需求,力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問需響應式』服務殘疾人方法。此項服務開展一年多來,上萬名殘疾人工作者走進殘疾人家庭現場入戶調研,及時了解掌握他們的生存狀況。康復服務、扶貧解困、就業創業、信訪維權、文化體育需求等殘疾人所思所想所盼,越『問』越細,越『應』越實,脫貧工作重心下移、精准施策、整合資源,因人施策,供需對路。
同時,全省殘聯系統將『問需響應式』服務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轉改』『學聽跟』專項活動、『惠殘政策進萬家』活動、『關心你的殘疾人鄰居』助殘志願服務活動緊密結合,發揮疊加效應,匯聚強大合力,確保全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務實高效開展。
前不久,省殘聯攜中國獅子聯會哈爾濱代表處共同為建檔立卡剩餘貧困殘疾人2603人,每人投保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進一步發揮兜底保障作用,為貧困殘疾人群體解除後顧之懮。
掌握一門技能,脫貧致富一家。為幫助貧困殘疾人增加收入,省殘聯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的技能培訓需求,組織開辦了電子商務、盲人按摩、種植養殖等多種類型的技能培訓班。
全省殘聯系統圍繞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畜牧業和農村電商、自主創業,推進庭院經濟、食用菌、中草藥等龍江特色的脫貧增收產業,形成『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組織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戶『乾』起來;支持貧困地區培育農業企業、合作社和各類能人,把經營能力弱的貧困戶『帶』起來;鼓勵貧困殘疾人以經營托管形式和土地、資金入股形式,參與到產業項目中,分享經營收益,把貧困殘疾人特別是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戶『聯』起來。
『扶志+扶智』合力拔窮根
榜樣力量是無限的正能量。省殘聯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挖掘勵志脫貧和扶殘助殘的鮮活典型群體,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典型引路,示范帶動,不斷激發貧困殘疾人的內生動力,引領殘疾人用自強不息的精神走脫貧致富道路。在省殘聯持續深入開展的『身殘志堅、脫貧光榮』為主題的『百團千場』巡講活動中,幫助殘友自食其力、脫貧致富的修鞋匠宋紅亮;蘿北縣靠種植五味子脫貧的劉洪霞等一個個龍江自強模范和助殘先進典型事跡傳遞著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和擔當有為的進取精神,為龍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正能量。全省各級殘聯共組織169個宣講團,深入639個鄉鎮(社區)、村屯,開展宣講1034場次,28701人次參加宣講活動,殘疾人自強自立的優秀典型事跡激發著貧困殘疾人主動脫貧和勇敢面對困難生活挑戰的內生動力,『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巴彥縣殘疾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縣殘聯積極探索實踐,創新扶貧模式。如今,巴彥縣形成了政府主導、殘聯實施、合作社承接、愛心力量助推的新型『4+1』扶貧工作模式,共扶持殘疾人170餘人,年人均分紅增收900元,打零工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長期務工收入在3萬元左右。在海倫,因地制宜的扶貧助殘創新工作模式也為當地貧困殘疾人順利脫貧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巴彥模式』『海倫做法』等扶貧工作模式已在全省殘聯系統予以復制推廣,一個個創新務實的脫貧模式帶動著各地逐步創立自己『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工作模式,逐步建立起適合當地的貧困殘疾人興業增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長效工作機制。
脫貧攻堅到了最後的決勝期,也是到了最接近勝利的時期。最後的『衝鋒號』已經『吹響』,剩餘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全省殘聯系統正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乾勁,蓄力接力,爭分奪秒,無畏艱險,勇毅篤行,?力同心啃下殘疾人脫貧最後的『硬骨頭』,堅決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為推動龍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