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說過,凡事不要太『較真』,的確,人活一世,為一些小事『較真』不值得,但有些時候,你又必須『較真』,因為只有拿出『較真』的態度,纔能斬斷解決問題路上的荊棘。
今天,小編帶你看看這些『較真』的黑龍江法官,看他們怎樣克服種種困難為當事人追回拖欠工資。
三方四人四省連線
異地調解解糾紛
陳某系江蘇某公司大慶分公司員工。2016年6月,陳某與分公司負責人趙某達成口頭協議,大慶分公司聘用陳某為分公司材料采購員,月工資4600元,每月項目管理提成為2000元。
陳某在公司工作11個月,分公司支付了基本工資,但項目管理提成款一分未付。2017年6月,分公司承諾當年12月末給付陳某提成款2.2萬元,逾期承擔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的利息。之後,陳某多次索要,對方卻一拖再拖,無奈之下陳某於2020年1月中旬將分公司及總公司一同訴至大慶高新區法院。

法院委托郵政送達應訴材料,但因疫情影響,直至4月末纔完成送達工作,被告接到了原告的起訴材料。開庭時間定於5月12日。
庭審前,主審法官了解到,原告立案後便到廣東打工,被告江蘇某公司委托代理人在江蘇工作,被告大慶分公司負責人在長春。三方當事人分別在不同省份。
主審法官提出了『雲審判』建議,向各方當事人釋明『黑龍江移動微法院』網上審判流程,得到了三方當事人的認同,都表示這種方式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12日上午9時,這起勞務合同糾紛案的開庭如期進行,法官和當事人四人四地四省同時登錄『黑龍江移動微法院』小程序,由法官通過『多方視頻』功能,在線視頻開庭。在查清事實基礎上,當庭組織了調解,最終促成三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大慶分公司7日內一次性給付2.2萬元,被告江蘇某公司承擔保證責任。
幾十名務工人員工資
一次解決
近日,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法院調解了某企業幾十名務工人員的工資糾紛,依法維護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

該企業拖欠幾十名務工人員工資,欠薪最少的3000元,最多的幾萬元。主審法官了解到,企業從去年開始就拖欠工資,致使很多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降低,今年又遇到疫情無法生產,公司生產經營處於不利境地。一邊是付出勞動卻沒有拿到工資,生活陷入困境的務工人員,一邊是因疫情暫停生產,資金周轉陷入困境的企業,如何在維護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的同時兼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成了擺在主審法官面前的難題。


法院開啟綠色通道,對符合小額速裁條件的案件統一錄入系統,導入速裁,適用簡易程序。主審法官在充分了解案情後,迅速聯系雙方當事人,反復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調解,從雙方實際角度出發,依法依理做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講明利害關系,耐心細致地做雙方調解疏導工作,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經過加格達奇區法院的不懈努力,3天就調解了這26起『討薪』案件,及時維護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也助推企業復工復產。『謝謝法官,謝謝你們了!』拿到工資,務工人員用最真誠簡單的話語表達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