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在司法保護方面,明確要求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也是在1991年,黑龍江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工作起步。1992年,哈爾濱市道外區人民法院建立了黑龍江首家獨立建制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庭。1993年,牡丹江市東安區人民法院等4個基層法院成為黑龍江省未成年人審判工作指定管轄試點法院。

1995年,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組建了少年法庭工作指導小組,下設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統一推進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工作,創新性地推出五化少年法庭建設,用『兒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堅實司法保護,走出了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少審工作之路,並曾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基金會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聯合舉辦《世界兒童權利公約》培訓班上作少年法庭工作學術報告。
29年後的今天
時值『六一』兒童節
小編沿著五化少年法庭建設的
歷史足跡
帶您一步步走近
黑龍江法院少年審判
01
營造環境
『五化』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司法保護
全社會都要了解少年兒童、尊重少年兒童、關心少年兒童、服務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司法環境是其中之一。
『五化』,就是建設隊伍建設專業化、審理方式人文化、刑罰適用輕罰化、工作機制制度化、職能延伸最大化的少年法庭工作機制,給未成年人權益提供全方位司法保護。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一刑事審判庭四級高級法官韓麗偉介紹,2003年,黑龍江高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2007年,哈爾濱、佳木斯兩地市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未成年綜合審判庭試點單位。
這是一起典型案例。曹某是一名高中學生,因與同學口角衝動持刀致同學重傷。佳木斯市樺南縣法院經開庭審理,依法判處被告人曹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對這起案件,法院既針對現在,更考慮曹某未來,采取了課桌審判、五點式庭審教育等綜合措施,促進曹某內心覺醒,重返校園努力學習,第二年就考取了山東某大學。
為使未成年被告人恢復自尊,激發改過自新的信心,佳木斯法院抓住庭前調查、庭審教育、庭後幫教,在全國首創課桌審判的庭審方式,推行『建立接觸點、發現閃光點、尋找感化點、激發共鳴點、確定幫教點』五點式庭審教育,開展『給未成年被告人一封信』,建立未成年緩刑犯家長監管責任書制度等。如今,五點式庭審教育、社會調查員三段式服務、三段兩議式法庭教育、緩刑犯家長監管責任書,已成為佳木斯法院少審工作四大品牌。
『現在,全省法院都普遍組建了少年法庭工作組織,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圍繞五化少年法庭建設要求,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創新推行了各具特色的審判模式,營造了濃厚的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環境。』韓麗偉說。

小編遇到了來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采訪的一名東北網記者。『少年法庭法官還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該記者很是敬佩,她說,2019年,黑龍江高院組織媒體記者到牡丹江市東安區人民法院進行『今日我當班』體驗式采訪,看到了全國少年法庭工作先進個人、刑庭庭長王洋用沙盤心理測試,對一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了心理重建。她還了解到,為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有針對性做好少審工作,王洋又攻修了心理學,取得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
人纔是推動工作活的因素。黑龍江法院『五化』工作,首先抓的就是隊伍建設專業化,選配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善於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法官從事少年法庭工作,並從青年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加強專業化培養。王洋就是成功例證。

黑龍江法院還同步推進其他『四化』。推進審理方式人文化,探索適合未成年人教育改造的審判方式,推行『圓桌審判』,實施法官『判後寄語』,庭審環節中增加幫教特殊教育階段,設立心理輔導中心進行心理乾預,在全國較早開展判前社會調查工作;推進刑罰適用輕罰化,全省法院五年來審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判處非監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佔比50%以上;推進工作機制制度化,已有未成年人辦案細則、『圓桌審判』操作規范、法庭教育、跟蹤幫教、社會調查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規則,形成了依制度運作、靠制度約束、用制度規范的少年法庭工作機制;推進職能延伸最大化,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法院與少管所、社區、學校建立幫教聯系,完善未成年罪犯幫教檔案,不定期回訪未成年人犯,提出司法建議,延伸審判幫教職能。
各地法院還結合實際創新,有宣判時向未成年被告人送達『忠告信』,有將未成年人犯送監前組織其與家屬見面親情感召,有邀請被判處非監禁刑的未成年人犯加入微信群『溫暖之家』等等,推動全社會齊心協力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環境,橕起一片藍天。黑龍江省有多家法院獲得全國全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國未成年保護先進集體』稱號。
02
智能網絡
幫助青少年尋找回來的世界
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信息化革命,對青少年工作提出了新挑戰。黑龍江法院將信息化與少審工作融合發展,作為新時代課題進行了新探索。

多年來,我國未成年人幫教矯正體系基本是兩條線,一條是公、檢、法、司的『政法一條龍』體系,一條是政府機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群眾組織、社區和志願者組成的『社會一條龍預防幫教矯治體系』。如何讓兩個體系緊密融合,消滅堵點,織就更加嚴密的社會保護網,黑龍江省大慶高新區法院創建的未成年人犯非監禁刑判後幫教網絡平臺,就是一個成功探索。

小編走進了大慶高新區法院,登錄了這個網絡平臺。平臺有心理諮詢、好書共讀、職業技能培訓、社會公益勞動四個幫教載體模塊。在心理諮詢模塊,有10名心理諮詢師線上解答幫教對象或其監護人在線諮詢問題,並提供5名實戰型心理諮詢師預約服務,可預約到法院心理諮詢室線下心理治療。好書共讀模塊裡存放了專家選定的1000多部青年勵志書,幫教對象按照法官指定的書目,每天晚上固定一個小時線上好書共讀,非僅如此,幫教對象還要每天線上自讀兩個小時。職業技能培訓模塊,由與網絡平臺簽約的新華職業培訓技術學校組織教師線上授課,不定期發布專業、技能學習內容和就業信息。社會公益勞動模塊,則由基層司法所、社區、村委會以及公益組織,線上發布公益勞動信息,組織幫教對象每周參加不少於兩個小時的社會公益勞動,及時形成評價報告。

誰搶佔信息化先機,誰就擁有未來。大慶高新區法院負責平臺同志介紹說,該法院運用『互聯網+』思維,研發了這個平臺,在未成年人幫教矯治『兩條龍體系』之間建立最優連接點,多線條接通幫教對象、幫教對象家長,接通公、檢、法、司、勞動、教育、民政,工、青、婦、社區、心理諮詢師、法律援助者,接通職業學校及相關單位與個人,通過指引、預判、回訪、培訓、維護等功能在線集約推進,形成密集網絡、線上對接、分類幫教,推動審判體系智能化昇級,開創判後幫教新維度。
『這個平臺讓我重回社會,重拾了我的人生之夢。』在高新區法院,小編看到少審庭法官徐華楠手機裡有一段保留下來的微信。這是2019年9月,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陳某發過來的。陳某是大慶某高中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這樣一個很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孩子卻參與了一場聚眾斗毆,並被判處了緩刑,這很可能會影響他的高考,甚至是人生。』回憶起陳某的這段經歷,徐華楠仍透露出一絲惋惜,『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既要開展正常的審判工作,更要重樹孩子的信心,幫助孩子走好每一步,這就是我們互聯網幫教平臺的作用。』
徐華楠告訴小編,互聯網幫教平臺幫助曾經走錯路的孩子重建自信,重新規劃人生道路。『我們還為被判處緩刑的未成年人佩戴電子手環,這樣能及時發現他們出入容易誘發犯罪的場所,實施跟蹤幫教,預防再犯罪。』
03
協同創新
為了明天『眾人劃槳開大船』
在黑龍江『五化』少年法庭建設中,有一個『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這是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與黑龍江省綜治委、黑龍江省委政法委共同組織開展的,也是『社會一條龍預防幫教矯治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了明天更美好,大慶市高新區法院結合市域社會治理,於2014年牽頭成立了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和未成年人關愛基地,推行了保障效能化、主體多元化、手段智能化為主要內容的EPI模式。

據了解,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吸納45家理事單位、66名理事,分設11個專業委員會,形成以研究會為平臺,公、檢、法、司以及關工委、民政、律協、法律心理學研究會等部門為主體的統一協調機制。組建『特邀心理諮詢師』『法律服務』『社會調查員』『合適成年人』和『社區矯正』五個志願者團隊,為罪錯青少年提供心理諮詢917人次。創辦『希望大講堂』微課講座,完成59項研究成果。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成立五年多以來,大慶市因涉罪起訴到法院的未成年人數較之前五年總體下降47.6%。
『政法單位、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專家學者和公益人士等多元化主體,正在一體化推進青少年犯罪審前調查、法律援助、權益保障、幫扶救助和犯罪預防等工作。』韓麗偉說道。
窺一斑而知全豹。黑龍江法院秉承傳統,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將『創新、智能、協同』理念融入牢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之中,不斷開創少審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