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啊,今天怎麼還不播哦,昨天聽你講警察的故事,感覺時間都過得快。"一大早,王阿姨的電話就打了過來。
"王姨啊,您看這纔幾點啊,還沒到時間哪。"小徐哭笑不得,這個王阿姨是個急脾氣,嗓門大。來哈旅游卻因疫情被隔離在哈市。
小徐叫徐澤坤,是道裡公安分局政治處的民警,疫情期間主動請纓到留觀隔離點工作。但他發現,面對著疫情的焦慮,隔離的煩悶,隔離留觀的群眾情緒普遍不高。
尤其是很多來哈旅游的外省游客,被隔離在異鄉,春節又是歸家的傳統節日,焦躁心情可想而知。時間長了,焦躁情緒就可能轉變為不安定因素。

上圖左二為徐澤坤。
小徐明白,光從物質上對這些游客進行服務,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決定,"物質文明" 和" 精神文明" 要雙豐收。聯想到網絡主播,小徐來了靈感,為何不能模仿一下,在隔離留觀微信群中講一講自己在工作的所見所聞呢。
說乾就乾,第一件事,小徐與隔離的幾百名游客全部加上微信。緊接著,沒有宣傳,沒有粉絲,"小徐主播" 默默的在微信群開始了。

第一天,小徐整理了一下自己入警前在部隊時的有趣經歷以及訓練的故事。嗓子說累了就打字,手指打累了就語音,圍繞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小徐暢所欲言,標准的普通話,生動有趣的內容,一下子吸引了好多群裡的群眾。
"大家好,我是哈爾濱市公安局的小徐,今天的講故事開始了....."
慢慢的,從部隊訓練的趣聞到法律知識普及,從公安生涯的見聞,到人生的感悟,內容應有盡有。有時候,實在不知道講點啥,小徐乾脆現學現賣,在網上找一些槍械知識,在群裡講起了軍事內容,搖身一變,成了群裡的" 槍神"。結果引來了群裡幾個武器愛好者的強烈興趣。
短短幾天,"小徐講故事" 成了每天留觀人員最期待的" 快樂時光",盡管每天利用工作空隙要講上一兩個小時,但很多人仍然覺得不過癮,每天都有十幾人私信小徐,要求" 加餐"。
大張是從國外歸國的隔離人員,脾氣耿直,是" 小徐講故事" 的忠實粉絲。對留觀隔離,大張意見很大,小徐發現了這個情況,在每日的講故事直播後,跟大張談心聊天,大張被小徐的話深深感動,表示一定支持配合工作。
50多天的" 主播",讓小徐的嗓子紅腫沙啞,但他覺得心裡熱乎乎的,因為,很多細心的游客聽出他的聲音沙啞後,一幕幕" 隔空送藥" 著實讓小徐感動。
連續在隔離點工作了50多天,大大超出了前期工作安排的時間,為了他的身體考慮,領導多次召回小徐,在離開的那天,小徐做了最後一次" 主播"。
這次,往日最願意開小徐玩笑的大張不說話了,總愛嘰嘰喳喳的王阿姨也沒了動靜……
小徐知道,大家都在刻意裝出不在意的樣子,但這份不經意,卻在小徐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而每一個在留觀點停留的群眾,也許一輩子都會記得,在冰城有個主播警察叫" 小徐"。